七十载匆匆岁月,故乡阿城县早已物是人非,唯有依恋乡情、乡音……
我的童年记忆着日寇铁蹄下蹂躏的故乡,一家人过着饥寒交迫、生死相依的苦难生活,虽然我小,父母哥姐都疼爱我,但也躲不过在生死线上挣扎着……
曾记得,父亲从地主家租到一垧土地,父母哥姐每天顶着星星就下地,披着月光返回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每年种玉米、高粱、谷子之类的口粮,按产量计算一年口粮足够,但每年秋收后,必须拿出总产量的50%给地主缴纳地租粮,20%给日本鬼子缴纳“出荷粮”,10%的春播和夏蹚时雇用的牛具粮,再减去种子粮,最后仅剩下不足20%的口粮,无论父母怎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也满足不了需要。
所幸,在我家房前屋后有一大片菜地,父母每年都种植时令蔬菜,挑到集市叫卖,缺粮,就买回一份或两份,“什么叫一份粮”?我问,父亲回答:“这是日本人配给的吃粮,每份10斤橡子面,10斤玉米面,10斤高粱米,最多可买两份。”
平时家家户户都吃五谷杂粮,不允许吃大米、白面等细粮,如有的人家偶尔吃顿细粮,不幸被鬼子、汉奸发现了,就立即打成“经济犯”,被抓走后,有的被鬼子练了枪法,有的被送到远方当劳工,有去无回。
春暖花开,人们都挎着篮子去草甸子采山野菜或撸树叶子和榆树钱。我们小孩子也跟着母亲去草甸子,但不是采野菜,而是抓蝈蝈或在树丛里捉迷藏。回家后,母亲将野菜洗净、剁碎,掺上橡子面或玉米面,加水调匀摊在帘子上,在大铁锅里蒸,美其名曰“蒸菜糕”。吃后胀肚,大肠干燥,每排一次便痛得我直哭……那时的孩子都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多灾多病,起绰号“皮包骨、搓衣板、瘦猴子”等等,若是孩子有病无钱医治,死后会用炕席卷上,男孩用草绳捆三道,女孩捆两道,扔到草甸子里,任凭狗吃狼吞……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几乎每家都死过孩子,所以死了孩子是司空见惯,不觉得奇怪。
冬季里,大孩子在鞋底绑上滑子,在雪路上飞快滑行,我们小孩子只能求大孩子钉个小爬犁,坐在上面,从高坡往下滑,往返一次累得满头大汗。
那个年代,一进腊月就盼年,盼着能吃好的,穿新衣,放鞭炮。父亲会偷偷弄回几斤大米和白面,年三十那天把大门插上,吃一顿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午夜再吃一顿年夜饺子,撑得我肚鼓腰圆,连声说:真好吃,太好吃啦!吃完年夜饺子,我们就结伙提着妈妈制作的小灯笼到院外玩耍,到各家拜年(老风俗,每拜一家都能得到一分的压岁钱或者几块糖)。
我的童年是苦涩、艰难、支离破碎的,也是难忘的。
看今朝,虽已耄耋之年,但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生活富裕,生活丰富多彩,居住环境优雅,“政通千家福,人和万户春”,真是“桑榆未老霞满天”呀!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