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在家乡高柴沟的知青点工作。小兴安岭的冬天寒风刺骨,那可不是一般的冷,最冷的时候都能达到零下35度。无论穿啥都是一个字——冷!冬天是木材运输的黄金季节,爬犁就是一种运输工具。
那是一段很难忘的人生旅途,刻骨铭心。6年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我1975年高中毕业,那年才17岁。按照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爬犁、斧头、弯把子锯就是我从1975年至1980年冬季的主要劳动工具。
爬犁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通常熟悉的小孩玩的爬犁,还有牛拉爬犁。而我们用的这种爬犁是特制的,专门用来在冬天拉柈子的工具。制作这种爬犁是需要有一定木工技术的。
在林区选择做爬犁的材料是不难的。把一截桦木原木劈成板方,用刨子推平,最后剩两块150厘米长、5厘米厚、25厘米宽的板材。将前端锯成小于45度的斜面,后端锯成45度斜面。在上端前后留出10厘米处均分3个横梁位置凿成卯,中间的要凿成燕尾槽。再去找来2根4米长的鲜桦木杆,端部直径3厘米,尾部直径5厘米。点燃一堆火,把桦木杆距离尾部1米左右的地方放在火上烤10分钟左右。把备好的2块桦木板材分成60厘米左右宽,在后边的槽中放上横梁,用头号钢钉钉结实,再把中间的横梁也安放好钉入钢钉。把烧好的桦木杆从中间的横梁和后边的横梁中穿过,上部靠着中间的横梁往上抬,高度超过前边横梁时趁机把横梁穿过去钉上钢钉,一个简单的爬犁就做好了。前后备上紧固的单股过火的钢丝绳,在前边的横梁上再拴上一段绳子就完整了。
冬天林场各个部门取暖全靠木材,把木材锯成60厘米的圆墩,再用斧子劈成西瓜瓣形状,当地叫柈子。林区的男男女女一年四季都要和木头打交道。冬天主要工作场合就是在皑皑白雪的大森林中战天斗地。在这样的环境工作能不苦吗?
清晨,把大约50斤重的爬犁和斧子、弯把子锯抗在肩上,要扛到距离山脚下3公里的山顶。气喘吁吁地到了山顶,满身是汗,汗把棉袄都湿透了,冷风从脖领子里吹进后背,偶尔树上掉下来的积雪也掉进脖子里,那滋味难受得无法形容。放下爬犁不到10分钟身体又凉了,冻得难熬,棉袄后面都冻硬了。然后还要去找各种适合当柈子的木头。林区有很多外行人听不懂的专有名词,如:倒木、风折、风撅、半拉瓜、空桶子,卧槽的木头最难锯。把倒木用弯把子锯锯成60厘米长,再用斧子劈成西瓜瓣形状,装得高高的满满一爬犁,再用绳子捆紧。在爬犁前部2个爬犁杆中间放一块木板,相似于宝马汽车的座位。人在前边拉爬犁,拉到拖拉机道路上。道路很陡,起码要有30度的坡。光滑如镜的拖拉机道路中间有2道槽,爬犁本身没有制动,靠人在爬犁的前边用身体和脚控制爬犁的速度。说实话,从高高的山岗向下放爬犁,没有制动相当危险,偶尔爬犁翻了如同人仰马翻,会把人砸伤,非常可怕。所以爬犁上装的木头前后重量要适中,如果后边重,行驶过程中爬犁就会后翻,人的脚在空中不能着地,任爬犁自动驾驶,最后翻入沟里。如果爬犁前边装的重,行驶中就会前翻如狗啃屎,爬犁杆断裂,重重的木头压在人身上导致受伤。但是这些危险没能阻挡我放爬犁的乐趣,没有交通规则,不查酒驾,不扣分。当爬犁的速度达到40公里的速度时我们感觉很刺激。用两只脚蹬住道路的沟痕风驰电掣地飞向山脚下。有时还让同事在半路上搞点特技,就是当爬犁经过时用手捧一些雪撒到头上,精彩极了。同时脚蹬起的雪花在眼前飞扬,好不气派,比开宝马自在,至今难忘。
我的同事关师傅是个干工作不要命的人,特别能干。正常我们伐下来的小径木大头都是装在类似原条铁台车一样的爬犁上,后半部分拖拉在地上,运输起来很累。为了提高爬犁的运输能力和装载量,他竟设计出类似森林小火车的运输方式,在爬犁的后边又加一个小爬犁,这样能多装很多木材。当时的工作是抚育伐,伐下来的树木都是5—10厘米粗、长度4—6米以上的杨木、桦木等等。因为把小径木的另一端也装在了小爬犁上,自然减少了后半部的阻力,可以多装快跑。我们都叫他雷锋。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