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鲁孟奇
小兴安岭地域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创作、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是伊春对外开放的名片,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当前,在我市决战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创新和传承小兴安岭特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把创新小兴安岭特色文化与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我市地域特色文化,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挖掘;既有客观生成,又有技术创造,如,我市的汤旺河石林、五营的原始森林、美溪的回龙湾、金山屯的漂流、小兴安岭独具特色的根雕、木雕、石雕等民间技艺,还有很多蕴藏在民间的一些特色文化,要把这些文化做进一步挖掘,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提升旅游产业品位和水平。
第二、要系统的形成小兴安岭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要组织我市优秀的创作人才和文化工作者,全面地对小兴安岭的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的创作和挖掘,不断形成门类齐全,各具特色,反映伊春特点的地域文化,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第三、要传承好我市的特色文化。要将我市的特色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大力弘扬我市的地域文化,这是伊春人自己的文化,也是伊春的血脉,用这种质朴的地域文化,引导伊春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伊春人文明、和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