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方能乐业,居安方能心安。
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一砖一瓦铸就的是工程,温暖的是民心;
从局部到全面,从“破题”到“攻坚”,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百姓的安居梦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规模棚改的历史机遇,把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全面拉起住房保障网络,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改造棚户区31.6万户、1786万平方米,其中林业棚改27.5万户、149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05亿元(住房投资249亿元,主要基础设施投资56亿元),其中林业棚改完成投资232亿元(建房投资189亿元,基础配套设施投资43亿元);已竣工入住29.7万户、1638万平方米,惠及人口72.7万人。2016年1至11月份,9771户林业棚改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780万元。通过棚改,不但圆了林区人们多年的安居梦,而且收到了“保生态、兴产业、带城建、促旅游”等多重功效。
实施棚改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努力方向,充分发挥棚改的“引擎”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棚改的综合效应。
按照“生态为魂、欧典为型、旅游为绳、宜居为本”的建设理念,我市不断将棚改与城镇整体功能、风貌特点及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山、水、林、城相融,每个区(局)都形成了独特风格。市中心城区以打造现代化国际生态旅游名城为目标,充分利用景观环境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相继建成了林都南郡、水岸公馆等棚改小区。汤旺河区、金山屯区、朗乡局等地结合旅游名镇建设,城镇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林区百姓是最大受益者。共新建示范型和标准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33个,面积8.3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就有28个,比2008年增加270%。人均居住面积由2008年棚改前的13.6平方米提高到了27.8平方米。职工群众有了新房,财产性收益明显增加,每个棚改户财产平均增收8万余元。如果再用房产进行抵押贷款,就为创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提升。到2015年底,全市供热管网1103公里,比2008年增加151%;供热面积3210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176%,供热工程完成投资26.5亿元;供水管网1356公里,比2008年增加64%;日供水能力17.4万吨,比2008年增加77.5%,供水工程完成投资5.8亿元;排水管网762公里,比2008年增加369%;日处理污水14.6万吨,比2008年增加265%,排水工程完成投资9.3亿元;城市道路768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56%,硬化人行道249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236%,棚改配套道路工程完成投资11.2亿元;公园广场数量增加到了79个,比2008年增加132%,面积113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169%,完成投资2.8亿元。
旅游产业进入快车道。将棚改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加快推动林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转轨。现已完成旅游观光道沿线公路两侧的危旧房搬迁1万多户,城镇周边和道路两侧环境明显改观。此外,回迁户还自办家庭旅馆2000多家,大大提升了接待服务能力。
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修复。为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市充分利用棚改机遇,对218个林场所重新进行规划,在未得到国家移民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已完成撤并55个,将1.4万户居民、3.5万人搬迁到了局址或中心场所。林场所撤并后,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森林火情大幅降低。“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撤并林场所46个。撤并全部完成后,每年可节约木材资源100多万立方米。
推动了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棚改后共腾空土地1870万平方米,用于园林绿化和发展森林食品、旅游地产等项目,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留足了空间。其中,绿化及恢复植被302万平方米,发展产业项目475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面积1093万平方米。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安居梦想,是百姓最朴实的愿望和追求,也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棚改不仅极大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乐的目标,使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同时也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对保民生、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