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大年初一,父母起得非常早,挨家挨户到邻居家拜年,具体怎样拜,说些什么话我不得而知。等他们回来后,邻居也纷纷到家里给父母拜年,我们小孩是不参与这种场合的,都躲在屋里不肯出来。后来稍大一些,父母领着我们到大舅家拜年,会在他家吃完饭回来,这时对拜年有了一些感觉和印象。亲戚间在新年走动比较频繁,互相拜年,图的就是个乐。
后来常看父亲在过年的时候给远在他乡的亲戚朋友写信拜年,拜年信一写一大堆,半夜起来还看到父亲坐在书桌前写信呢。父亲写的拜年信从不马虎,既介绍家里的情况,又询问亲属的情况,再说一些祝福的话,若不是父亲有文字功底,这信还真不好写。除了给亲戚朋友写信,也有人登门求父亲给写拜年信的,父亲从未拒绝过,有求必应。他奋笔疾书,加班加点地干,从没有怨言。
在我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因病辞世,拜年的时候母亲领着我挨家挨户地走,第二年母亲让我一个人去拜年,每到一家我的脸上直冒火,汗噼啪噼啪往下滴,精神高度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我患上了拜年恐惧症,讨厌过年,惧怕过年,拜年成了我心里的结。
明信片、贺年卡问世后,拜年似乎简单了许多,不像写信长篇大论,只要在卡片上写几句拜年话就行,贴张邮票寄出去,可方便了。我们同学间、同事间、朋友间、亲戚间的拜年大多都采取这种方式,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每年的元旦前后,各种卡片就会飞到我的眼前,令我眼花缭乱,也深深体会到了卡片中传递的那种真情。前些年,公家都会印制大量的贺年卡,借工作之便,只要是相识的,不言情意如何都会给他们寄张卡片,以表达问候祝贺之意,贺卡满天飞,只因它是免费的。电话普及后,过年打个电话拜年,听听亲戚朋友的声音,显得很亲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自从手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拜年用手机发短信,十分方便,一条短信既可原创也可以转发,只需轻轻按一下手机上的发射键,一条短信就群发进亲戚朋友的手机里,究竟都发给了谁自己也不十分清楚。开通QQ后,可以在网上视频,坐在电脑前可以面对面地聊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聊就怎么聊,无拘无束,就像坐在屋里唠嗑一样。手机有了微信功能后,拜年更便捷了,有语言、有视频,随时随地都可以开通各个圈,说上两句,聊上两句,让人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近几年的拜年方式有所改变,拜年能送钱也能收钱,送红包抢红包成了新的拜年宠儿,人们手机不离手,单等抢红包,自己也会偶尔送出一两个,人们在送红包抢红包中体味拜年的快乐,亲戚朋友间的情意。
不论拜年的方式如何转变,但不变的却是那份情和爱。拜年就是传递一份祝福,一种祝愿,只要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拜年和拜年的真谛。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