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北山公园内的一座丰碑——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莽莽的兴安林海之内,直插云霄。
我曾经几次在那里寻找他们曾经走过的足迹,默默地看着纪念碑上的文字,脑海里翻滚着壮士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战斗的激烈场面。那场抗击倭寇的烽火硝烟已经渐渐地散去,体味战争的气息已不再浓烈。丰碑在高高的耸立,那些保家卫国的壮士忠魂,是否还留在兴安?英烈不朽的精神是否还留在兴安人民的心中?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在这里建立了秘密抗日根据地,在战火纷飞、人才缺失的情况下创建了一所抗日军校。为这场驱除倭寇的战争培养了二百多名政治、军事干部,赵尚志曾在这里任名誉校长。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这里是坚持抗战持久性最长、最坚定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抗日时期北满临时省委所在地。
二十世纪初期的伊春,地广人稀,森林茂密,矿产丰富。日本人看准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准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对东北大片的沃土、森林、矿产觊觎已久。强烈的占有欲促使日本强盗冲出他们的弹丸之岛,把铁蹄踏上了中国大地。中国是二战的主战场,中国的东北,首先挣扎在日本强盗的刺刀之下。
宁为战争死,不为亡国奴!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开始了。在艰苦环境下,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反击,让日寇遭受了重大创伤,为中国的全面抗战拉响了警报,这里是为抗战牺牲的第一梯队。这里正像碑文中写的那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仰望丰碑,崇敬英雄,你们在那场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战争中,为驱除列强流尽了满腔热血,甚至是尸骨未存。今天,我们正享受着你们为之奋斗的和平阳光。我站在纪念碑前,轻轻地说: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 □唐桂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