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评头论足 正文

再多“乡愁”,不如回乡搭把手

http://yichun.dbw.cn   2016年02月19日 09:52:32

  新华网南昌2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秦宏 刘硕)近两年,新春佳节,“乡愁”便会泛滥,城里人返乡之后的各种看不惯、不适应,变成了描绘农村落后、落寞的“乡愁”文章,甚至形成对“乡丑”的批判。“乡愁”虽多,却难见勇于回乡做出改变者,只说不做的“乡愁”无益于乡村落后面貌的改变,与其在文字上表达愁绪和悲壮,不如把“乡愁”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以“博士返乡日记”和“一个农村媳妇眼中的乡村图景”为代表,用城里人的视角去分析乡村的问题、批判乡村的现状、感叹乡村的落后,似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居高临下的视角,旁观者清的姿态,游子们多情的“乡愁”中,很难见到“谁不说俺家乡好”式的由衷赞美,满屏都是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扼腕叹息和所谓的理性探讨。描述农村破败、落后和未来发展前景黯淡,挑问题的多,但有建设性意见的少,想去改变的少。家乡没了希望,只好用“乡愁”表达一声叹息。

  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一些乡村的确比较贫乏,客观存在一些不文明和落后的现状。但是,问题如此,现状如此,只靠雁过无痕式的抒发“乡愁”,难以改变。再多“乡愁”,不如回家搭把手。如何通过努力反哺家乡,使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更宜居,从而强化自身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这才是游子们该考虑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并不希望看到游子们仅仅以一种同情的姿态,“俯视”着家乡和家乡人的现状,甚至揭其“伤疤”而后快。

  为家乡发愁,是正常的,但这不是真正的“乡愁”。“乡愁”的情感根基,在于家乡的美、家乡的好,是一种思乡之愁绪。破败、没落的乡村,绝非我们寄托美好“乡愁”的长久载体。真正深爱故乡,就不要只是围观,哪怕只尽绵薄之力,对于改变家乡的现状也是好的。既然关注家乡,为何不实打实地做一点努力,哪怕是为家乡的土特产做点宣传。

  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的“乡愁”表达中,也有一些主动尝试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现状的努力。把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总比坐在一边发愁要好。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李春红
挥毫泼墨激情聚焦 文化大餐送到光明
    “迎新春•走进光明”活动在光明集团拉开了帷幕。
下乡赶集寻年味 红红火火过大年
    过年可是咱老百姓的大事,“赶大集”“买年货”更是咱们最上心的一件乐事。
黑河营林所:民俗旅游带火农家乐
    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步入黑河营林所冰雪乐园、农家小院……
热点推荐
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
    学生课业负担重、补课多,其实学生家长也是“受害者”。
新华网评:发展校园足球何须“满城尽跳足球操”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