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要闻 正文

森林食品产业跑出“加速度”

http://yichun.dbw.cn   2016年01月21日 08:08:41

  本报记者刘少博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界处,回首过去硕果丰盈,展望未来皆是希冀。

  五年一个刻度,森林食品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五年一个单元,森林食品发展站在新的起点。

  “十二五”成绩单显示,五年间,全市森林食品产业产值平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实现产值61.2亿元,同比增长12.8%。拉动林区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森林食品产业成为伊春林区体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接续替代产业。2015年,全市森林食品产业从业人员15.1万人,占林区职工人数的一半以上。人均纯收入14107元,同比增长8.4%。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一组组节节攀高的具体数字,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森林食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之一。森林食品产业这列绿色动车势头强劲,正全力加速中。

  201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将森林食品产业确定为经济转型的三大引擎产业之一,并提出了变采山为种山、林农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工作思路。目的是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和农业的生产经营办法,把林下经济做大,把森林食品产业做强。

  这是“建基地”的五年,全市营造和改培红松果林2.3万亩,为全国最大的红松籽采集基地;种植蓝莓浆果6.2万亩,为全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食用菌生产规模保持在5亿袋以上,为全省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选择集中连片的资源建设保护型基地;选择掌握一定人工抚育技术的品种建设改培型基地;选择已经取得人工繁育经验的品种建设繁育型基地;选择家种家养的品种回归自然,建设野化型基地。

  森林食品产业基地作为森林食品产业化的“第一车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特色种养产业带的指导意见》,沿哈伊、伊嘉旅游观光走廊规划建设红松籽坚果、蓝莓小浆果、黑木耳食用菌、森林猪、北药、有机粮豆、花卉七条特色产业带,并取得初步成果。

  这是“育龙头”的五年,我市抢抓黑龙江省二轮项目建设攻坚战机遇,着眼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符合实际的产业集群。在“上项目、抓招商、建园区、深加工”上下足了功夫。2011年以来,全市新上省市级林下经济项目12个,总投资130亿元;新增生产能力50万吨、产值10亿元。翠峦园区一期工程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亿元,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在建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46.6亿元;园区入驻企业32户,其中已达产的企业22户。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汇源、中盟天隆为龙头的坚果产业、以越橘庄园、忠芝为龙头的浆果产业、以黑尊、北货郎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以永旺为龙头的有机粮豆产业、以宝宇、鑫宇为龙头的森林猪产业、以格润、葵花为龙头的北药产业六大链条。

  这是“树品牌”的五年,全市已注册各类森林食品北药商标121件,产品涉及食用菌、山野果、山野菜等10大类。支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以及国家和省名牌产品。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奖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争创名牌产品有机食品的决定》,极大地调动企业质量认证和争创名牌产品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有26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99种森林食品获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全市森林食品北药企业获得知名商标以上的商标总数达到93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7个,省著名商标28个,市知名商标58个。

  同时,依托伊春的生态和资源优势,7种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8种产品获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种产品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是“活营销”的五年,我市连续多年主办了森博会、蓝莓节,组织企业参加中俄博览会、北京农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森林食品北药企业加快了外埠营销网络建设,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建立经销点、代销点1000余处,营销网络正由东北、环渤海地区向长三角、珠三角、大西北地区拓展,伸向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2015年,市农委开发设计的森林食品电子商务平台--《伊春农产品(森林食品)网上大市场》投入运营,共设10个市场专区,34大类,215个品种,同时建立了企业、产品、供求等八大商务数据库,已组织23家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入驻。由越橘庄园牵头建设的“1号店.特产中国.伊春馆”平台已建成并运行;由市商务局牵头参与淘宝推出的“满天星计划”,我市首批入选15家企业的15个蓝莓、食用菌、蜂、蛙等森林特色产品。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在主流商业网站上开设森林食品经销网店64家,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8%。2015年9月,淘宝.特色中国.伊春馆开馆暨阿里巴巴满天星“点亮中国”溯源计划伊春站启动仪式在伊春汇源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同时,淘宝大学人才培训基地也正式落户伊春。

  这是“严监管”的五年,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投入运营,定期对食用菌、蓝莓等生产基地和产地市场进行例行监测。全市21个县(区、局)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19个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铁力市、嘉荫县质检站项目建设完成,正在做“双认证”准备。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开展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各县(市)、区(局)开展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全面启动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证明工作,已建立地产食用菌、浆果、蔬菜、大田种植40个示范点,加快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建立伊春市农产品(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市已有30家企业的184个产品实现可追溯,初步实现了我市部分农产品(森林食品)“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查”。同时,我市组织林业、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实际,制定《蓝莓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0余项,使森林食品生产纳入规范化轨道。

  这是“强科技”的五年,全市累计推广食用菌高产技术29亿袋,增长食用菌731万公斤;推广蓝莓等小浆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6万亩、中药材优质高产技术300万亩。建设各级科技示范园区40处,总面积20余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9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实施“小兴安岭蕨类野菜人工栽培基地与关键技术示范”、“伊春林区蓝莓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23个省、市级林下经济科技项目,有效破解了阻碍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为我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成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食品分会,成功举办两次全国性森林食品产业高峰论坛。聘请德国、俄罗斯专家到我市生产基地进行技术咨询指导活动。市林科院、市农研中心与大连民族大学共建了伊春森林食品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在我市设立专家工作站,市农研中心加入由东北林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我市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

  展望“十三五”,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依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三五”时期又是全市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森林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扎实跑好每一步,抓住机遇、努力进取,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一定会协已获之辉煌,登更高之巅峰。

作者: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雪萍
黑河营林所:民俗旅游带火农家乐
    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步入黑河营林所冰雪乐园、农家小院……
林都伊春首届国际冬泳邀请赛开幕
    1月8日上午10点,林都伊春首届国际冬泳邀请赛开幕。
红松画派 添彩我市书画摄影展
    气势磅礴的兴安岭,巍然屹立的红松、栩栩如生的林区英雄画像……
热点推荐
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
    学生课业负担重、补课多,其实学生家长也是“受害者”。
新华网评:发展校园足球何须“满城尽跳足球操”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