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脚下起宏图
——金山屯区学讲话转观念谋发展见闻
董永本报记者庄严
金秋访金山,处处有新篇。行走在金山屯区山上山下,山坳涌动的是“学讲话、转观念、谋发展”的热潮。
金山屯区大昆仑经营所的森惠源森林食品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32名,由大昆仑经营所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乐园村村民组成。在这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里,从事生产着蜂蜜融精的过滤、灭菌、提纯、灌装;木耳、榛蘑、猴头菇、滑子菇等菌类产品的筛选包装。他们的原材料主要采购自经营所种养殖户及周边地区。产品通过实体店、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合作社与互联智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成为食享家系列小小蜜的生产商,实现年提纯蜂蜜2万斤左右,产值达60余万元。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停伐以来,大昆仑经营所一班人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把发展森林食品产业作为多种经营产业提档升级的落脚点和突破口,成立了森惠源森林食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森惠源”商标品牌,以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运行,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带头人”模式。他们紧紧围绕“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怎么符合客观实际就怎么做,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干。从小事着眼、藏富于民,从而积累全林场所的财富、集中全林场所人民的智慧,全力以赴奔小康。
在小昆仑振兴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新平整的场地正加紧土建施工,刚搭建好的钢构厂房里,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备,力争在12月1日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可日产菌袋5万袋,新增就业岗位160余人。
合作社投资人杨国生说:“只要是区政府认定的贫困户,合作社将在春季提供2万袋三级菌,由其自行管理出耳,秋产木耳卖出后结款。为贫困菌农解决暂时的困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而且我们还会组建一个技术辅导小组,凡是在我们合作社购买的菌袋,将免费指导种植技术,减少杂菌,争取最大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致富和建设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由于市场改制、停伐、原料短缺等原因,原有的木材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都遇到了难题。食用菌以及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的比较快,但规模都比较小,产业层次也不高。金山屯区通过积极引进那些有实力、有市场、有技术的项目,坚持走好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升级改造和整合重组,让这些“老企业”焕发出“新青春”。
桦树林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是原瑞丰木业公司转产重新注册的公司,以黑木耳生产加工为主。是国内第一个利用立体旋转式吊袋种植木耳的企业,开创了木耳产业的种植新模式。现有木耳大棚2400平方米,每年可种植两茬木耳46万袋,年可生产木耳46000斤。放眼未来,负责人孙晓宇信心满满地说:“未来几年我们企业将大力发展林区绿色食品,计划建设木耳科技研发中心、木耳采摘体验馆、木耳集展中心、营销中心、配送中心、菌农技术培训中心。把木耳大棚之间的空地种植蓝莓和绿色蔬菜,成为游客采摘的生活体验场所,为金山的旅游事业增添新的活动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指向明确,意义深远。“今冬,金山小镇冬季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地域特色浓厚。冬捕渔猎、冰壶运动、户外休闲等旅游项目惊喜连连;推出的跨年东北民俗游、亲子游,让更多的南方游客来东北过大年,体验东北民俗。”该区旅游局局长孙助华谈及冬季旅游市场时信心满怀。
在全区冬季旅游产品总体布局框架下,以金山小镇为中心,以大丰河和汤旺河两条河流为重点,引导九峰山、峰岩山寨、冰上乐园等重点景区结合实际,形成主题突出、各具特色、配套齐备、功能完善的全区冬季旅游发展大格局。建设童话梦幻小镇,在区内重要节点广场建设雪雕,在美食一条街进行圣诞主题亮化。重点景区九峰山总投入3000多万元,修建5公里的道路,将九峰山滑雪场与九峰山养生旅游度假区全线贯通,建设3至5万平方米的冰壶场地。改造升级初、中级雪道,新上800多米的魔毯。新增雪地香蕉船等戏雪娱乐项目,提升景区吃住接待水平。同时以各景区为主体,将由景区、旅行社承办组织开展三大项10小项丰富多彩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冬季冰雪节事赛事活动。紧抓省内主要客源市场,以青岛冬季旅游专题推介会为突破,拓展省外市场,从而使金山旅游淡季不淡,搅热冰天雪地。
一路走来,让人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已经在金山落地生根,正转化为绿色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凝聚成富民强区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