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http://yichun.dbw.cn   2016年05月30日 08:17:57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市考察调研提出的“转型发展,民生为要”的要求,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开展。

  一、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精准扶贫的核心位置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充分表明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有人形象地把基层党组织比喻为党组织的细胞,因为它上接各级党委政府,下连千家万户,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并始终处于党的工作的第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是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

  二、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加强党的领导,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精准扶贫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伊春市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着力于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选调业务精、能力强、有事业心的干部充实脱贫攻坚队伍,让他们负责建档立卡、数据监测、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典型总结推广等工作,培养了一批带动致富能力强、对群众有感情、愿意投身脱贫攻坚战的基层干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了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脱贫攻坚队伍建设,伊春市为有贫困村的乡镇配备专职干部负责脱贫攻坚工作,通过选调大学生村官、干部挂职、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优化充实村级班子,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针对一些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等问题,2015年9月,我市已选派6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让有本事、有能力、有威信,能够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发展的干部走上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挑起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担。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伊春市还实行干部和部门定点驻村帮扶制度,成立24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队),由市、县(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在1名市级包村领导指导下,派一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组(队)长,1名当地县(市)领导、5名市级帮扶单位干部、1名乡镇干部、1名科技特派员组成工作组(队),对1个贫困村进行帮扶。

  通过强班子、壮队伍,努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带领群众致富、真诚服务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公道廉洁正派的基层党组织队伍,特别是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任职,实现干部和部门定点驻村帮扶,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进展。

  三、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在精准扶贫中,基层党组织要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在贴近实际、抓住特色、发挥优势的基础上,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我市各基层党组织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培育贫困农村脱贫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县域农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有机大豆、两牛一猪等生态农业,区辖农村主要发展小浆果、食用菌、北药、野猪、冷水鱼等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培育整合一批农业和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依托坚果、小浆果、食用菌、特色养殖、北药、山野菜,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牵动,打造红松坚果、蓝莓小浆果、黑木耳食用菌、林下北药和寒地森林猪、牛等特色种养产业,不断向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延伸,做实“龙头+基地+农户+平台”模式,推动各产业链上下游协调配套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在实施产业扶贫的基础上,我市还积极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扶贫。通过争取国家、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的各项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各类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经营主体,给予金融低息再贷款政策。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市场、加工优势与贫困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创办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此外,在一些森林资源、田园景观、水和冰雪资源、民族村民族文化资源、老区村(林场所)红色资源等资源丰富的地方,还发展山庄经济,实施旅游扶贫,扶持贫困村发展红色游、边境游和民俗游等特色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鼓励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增收脱贫。引导贫困户改变传统营销理念,提高林区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变“种得好”为“卖得好”,力争扶持6个贫困村建立电商网点,带动全市600户贫困户参与电商发展增收脱贫。

  精准扶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于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干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生为要”的要求,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孙宇

作者: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春红
热点推荐
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
    学生课业负担重、补课多,其实学生家长也是“受害者”。
新华网评:发展校园足球何须“满城尽跳足球操”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