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消耗父母的坚强
父母与儿女之间,永远是一对扯不断理还乱的“冤家对头”,在反复“抗争”的过程中,最终孰胜孰败,面对亲情的感召和深化,一切结果都显得无关紧要。
儿女是父母手中的宝,而父母在儿女的眼里有可能仅仅是一个家。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孩子们太过于自我,在很多时候都是索取多于付出、任性强于沟通、自由大于约束。对于儿女来说,在翅膀没有练硬之前,家不过是个衣食住行的避风港,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飞向天空。而父母则不然,从小到大,他们永远会把儿女牵挂在心,哪怕是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他们从不计较儿女们是否领情,尽管时常也会唠叨絮烦一些,但疼爱儿女的初心却从不会改变。
就省心省力而言,孩子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乖孩子和熊孩子,还有一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相对省心省力的孩子。在众人的眼里,乖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骄傲,但省心未必省力。而一些叛逆的熊孩子则既不省心又不省力,他们往往会让父母吃尽苦头、甚至绞尽脑汁,多坚强的心脏也会被折磨的日渐脆弱。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往往都是无所不能的,因为从小到大,只要他们有所要求,父母都会竭尽全力地满足他们的心愿。殊不知,父母表面上的坚强和内心里的脆弱是双重的,在孩子面前,面对着压力和磨难,他们决不会退缩或屈服,永远保持坚强的一面,这也许就是父母的伟大之处。孩子会长大,父母也会变老,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所以说,父母的健康、能力、智慧会随着年龄的衰老而消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孩子,都不能因无知或任性而过度消耗父母的坚强。
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节目《变形记》,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却发掘出一批熊孩子历经“挫折”后改过自新的典型事例。在一般人的眼里,熊孩子往往是一些“顽劣生”的代名词,他们个性倔强而鲜明,自我表现意识强烈,情绪易于波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转化工作注定会艰巨而细微,甚至还要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孩子的冥顽不化让为人父母者既心疼又恼火,但绝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耐心地寻找造成他们“顽劣”的根源所在,让孩子充分感受和体验到父母的关心和理解,从而改变自我走向正轨。作为儿女,平时也要与父母多沟通交流,尝试着为父母分愁解忧,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乌鸦反哺的故事广为人知,尽管它相貌丑陋,不太受人待见,但其爱老养老的美德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熊孩子因其顽劣的个性,有时会因出格的言行而遭人鄙视,但他们的天性也是率真善良的,只要正确引导,一样会成龙化凤的。
什么类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舍弃不得。而为人儿女者,应多多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平时多些勤勉慎思,多关爱父母的健康,毕竟父母的坚强也会消耗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