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手翻阅案头上的一张报纸时,一篇文章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噗噗的声音已经继续了好一阵,艾格博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一脸厌恶的神情,抬头看了看漏雨的屋顶,然后他一面把啤酒倒到雨里,一面咕哝着说:“谁去告诉上帝一声,别在我喝啤酒的时候掉眼泪,我不需要他的怜悯。”
这句话让我为之一震,能让人物说出这种话语的作家绝非等闲之辈。
这一震,才让我的目光注视到版面中央的一幅作家肖像上。白发、白须、棕黑色皮肤,硕大的鼻子占据了面庞的很大位置,如炬的目光,透露着深邃和坚毅。我一看,是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
这是一位我并不熟悉的作家,但正是那句绝妙的人物语言勾起了我迫切了解这位作家的欲望。我马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结果让我感到汗颜与惊讶。
原来,沃莱·索因卡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现代作家,是他改变了世界现代文学版图的格局。一九八六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非洲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个荣誉,因此引起了世界文学对非洲文学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对非洲大陆历史实现的重新聚焦和审视。这对后来非洲作家纳吉布·马赫福兹,纳丁·戈迪默,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克再次获此殊荣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非洲文学得到世界性的认可和赞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沃莱·索因卡于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三日出生在尼日利亚,他在戏剧、诗歌、小说等方面的成就都很卓越。他创作了《裘罗士的考验》、《雄狮的宝石》等三十多个剧本,喜剧、正剧、哲理剧、讽刺剧等均有涉猎。有些西方评论甚至认为他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他的小说《诠释者》、《失序的季节》也备受推崇,认为他可以与福克纳和乔伊斯比肩。
其实,每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是取材自己生活的土地,根植自己的民族,去展现自己熟悉的这片土地上的矛盾和冲突,去表现人的生活,去探索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索因卡当然也是这样。
古老的尼日利亚封建习俗浓重,封建氛围又滋生着独裁统治,民族纠纷,善恶不分,生灵涂炭。一九六0年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独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国家长期由军人执政,政治腐败,社会积弊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索因卡,嫉恶如仇,热情似火。他用自己的如椽大笔鞭笞封建愚昧、利己主义;抨击独裁统治者的专政暴戾;探索人生的意义和民族的命运。
索因卡的文学创作有他鲜明的特点,他娴熟地运用西方现代文学的技法,来反映非洲传统文化,揭示社会现实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他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在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下对非洲自身文明的哲理之思和诗意之美。
索因卡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颁奖词这么评价说:“索因卡是一位写作时非常谨慎的作家,特别是在他的小说和诗歌中,他能写得像先锋派一样深奥微妙。”
到今天才刚刚初识这位当今文坛上的文学大家沃莱·索因卡,着实为自己视野的狭窄和学识的浅薄而感到惭愧。
有机会有必要也必须要拜读这位来自非洲的文学巨匠,让自己尽可能地充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