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旅游热带动玉市火
游客在“凯旋玉雕园”赏玉。本报记者 曲宏梅摄
正在潜心雕刻的技术人员。 本报记者 曲宏梅摄
“这几天店里的散客明显增多,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开春后销售额增长较快,大多数外地游客都喜欢茶海或十二生肖等摆件。他们有的一次都能买几百元甚至上万元的商品呢。”3月24日,记者来到桃山局凯旋玉雕园时看到,老板张旋正忙着招呼一伙来自江苏的游客,忙得不亦乐乎。
展厅内,各色玉石工艺品,瑰丽多彩,巧夺天工。有做工精美的四季花瓶,寓意吉祥的三羊(阳)开泰、白菜(佰财),柿柿(事事)如意等上千
种玉器摆件,不时引来游客的啧啧赞叹。一位来自徐州的游客王先生说,第一次来到桃山局旅游,这里给他们留下了美好印象,尤其是地产的玉石工艺品,用料和工艺都很好,浸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因此他和家人买了很多纪念品准备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送走了这波江苏游客,张旋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自从2012年11月办厂以来,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自家的小店去年销售达一百余万元。“这几年桃山旅游火了,直接带动了玉石商品的销售升温。局里还为我们这些下岗职工青年提供了厂房、小额贷款等帮扶政策,俺们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更足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桃山局,无论是以“前店后厂”为模式的玉石加工企业还是个体经营户,家家顾客盈门,销售畅旺。一些商户还纷纷表示,这几年桃山旅游名气大了,人气旺了,以前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不少回家工作。不少山民就地转型,变身景区管理员,或是在吃、住、购等产业链下游掘金,成为吃“旅游饭”的小老板。
“慕玉而来,载玉而归”。由于桃山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狩猎、森林冰雪玉温泉、兴安之巅穿越等旅游精品已成为“桃山标志”品牌,而到这里“购玉、赏玉、品玉”也逐渐成为外地游客来桃山游玩的主要体验。几年来,这个局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主要推进了玉石产业的发展,打造了玉石文化,鼓励扶持玉石雕刻企业,新建了桃山玉街,为引进有玉矿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搭建了平台,成立了桃山玉(珠宝)鉴定中心,桃山玉产业被纳入上海·黑龙江珠宝玉石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目前,全局共有玉石加工企业近30家,个体经营户100多户,年生产玉件达10万件以上,实现产值3500万元。玉石产业已成为桃山旅游的一大亮点。本报记者刘泽平曲宏梅
图①
图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