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林业局历史沿革
据桃山局志记载:“桃山自周朝至清朝开国前,人迹罕至,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连络,间不客尺;秋冬冰雪凝结,寒霜盈野,不受马蹄;春夏泥淖数尺,低处汇为波涛,不类人间……”。
桃山,远在清朝初本无其名,与圣浪、神树、鸡岭、石长等地统称呼兰河上游地带。桃山之名最初始见于清末铁山包协领署所属屯地名称表,至日伪时期由于修筑绥佳铁路,在桃山、圣浪、神树、鸡岭、石长、界山各设车站,当时桃山站由日本人起名为“岩手”,因为在这里居住的多为日本开拓团岩手县人。1945年东北光复后,林地收归国有,铁路及沿线车站也归国有,至建局前,本境南部归属铁力林业局管辖,废除了岩手站的名称,改为桃山站,林业区划称为南河,也称为南河林区或南河贮木厂,1960年建局后改称为桃山林业局。
在局址的东部偏北方向有两座山,因其山形酷似“桃”状,桃山也因此而得名。本施业区原为浩瀚的原始森林,伪满时期,日寇在黑龙江设黑河、北安两个营林林业局(相当于现在森林工业管理局),下设黑河、北安、海沦、绥化4个营林署,负责经营黑龙江省林业。绥化营林署经营庆安、铁力两县,作业区在安邦河、伊吉密河上游和圣浪、神树(今桃山境内)等,年产木材20万立米左右,是为桃山林区森林采伐之初始。东北光复后,森林收归国有,1946年3月,在铁力成立林业公司。1948年1月,改称黑龙江省林务局,设铁力、圣浪、神树、鸡岭4个林务所和绥棱驻在所。同年10月,黑龙江省林务局迁到绥化,铁力改称铁力林务分局。此间,桃山林区南部归铁力林务分局管辖,东部石长、神树、鸡岭归圣浪林务分局管辖。1952年圣浪分局迁往小白建局后,东片石长、神树、圣浪、鸡岭4个林场由省林业厅在圣浪设中心林场负责经营。南片仍由铁力局经营。原为季节性采伐、集材,水运到铁力南绠出河外运。由于交通不便,管理分散,于1956年停止作业。后由于国家建设对木材需求量日益增加,铁力局木材生产任务逐年加大,于1958年在桃山修筑了运材公路,恢复作业,重新经营。
1960年1月,经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桃山林业局,隶属原哈尔滨林业管理局,将当时圣浪中心林场管辖的施业区划归桃山局管辖。当时全局森林总蓄积量为1800万立方米,设计年产量16万立方米。1967年改属黑龙江省林业总局绥化林业管理局,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归伊春林业管理局。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桃山林业局率先在全国林业系统实行国有林分户经营承包和联户经营承包,成为全国林业改革的一面旗帜,曾辉煌一时。2003年率先在全国国有林区探索林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