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今日爆评 正文

社交“问询”应保持善意

http://yichun.dbw.cn   2016年03月24日 09:51:09

  做事要有规矩,说话要讲礼仪,这是所有人都应必备的常识。尤其是在社交过程中的问询,不能因为好奇就刨根问底,也不能因为搭讪而左攀右引,一定要根据问询的事项和环境而“遣词造句”,切莫让被问询者尴尬或难堪。

  相信大多数人在社交过程中是保持善意的,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相互的问询和相互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不能否认有些人会好奇多事,经常捕捉或制造街头巷尾的“谈资”,兴趣浓烈,目的不在于了解对方而在于取乐。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在回答他们的问询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对没有善意的问题可以回避或缄口,甚至予以斥责。

  更多的时候,是熟人之间的问询反而会让人不知所措,答与不答都会显得态度生硬。笔者有位同学,毕业二十多年后偶然相聚,酒桌上一些同学的问询让他颇为尴尬。我之前间接地听到他至今未婚,且没有固定工作,所以我在谈话时尽量避开这个话题,只谈校园不谈社会。可有些同学则不然,反复打听他毕业以来的状况,尽管他多次巧妙的回避,但个别“木然”的同学仍然不时地把话题引向他的工作和婚姻。坦白地说,这些爱打听事的同学也许没有恶意,但在对方一次次避而不谈的情况下穷追不舍,这就有了“负善意”的嫌疑了。总的来说,这次聚会是成功的,但这位同学在心理肯定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在以后若干次的聚会中他再也没有出现,只是偶而地在微信群转发个消息,大概是想证明他还“健在”罢了。这种事情,在一些人的眼里也许不算什么,多年不见彼此问询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人可以问有些人则不可以问,有些事可以问有些事则不可以问,道理不言而喻。

  非善意的问询与非恶意的问询的尺度一定要把握精准,在彼此问答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方的神色,否则一句话“说过了”,善意的也会变成恶意的了。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可不必防范过甚,那样的话,信任与融洽就会大打折扣。人的一生中不管长短,总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会说话”的人与“不会说话”的人都真实地存在,但只要是保持善意的问询,我们都要坦诚相对。做事有规矩,说话讲礼仪,这是社交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准则,随意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制造麻烦和事端。与人为善,与己方便,帮助和鼓励他人是善行之举,而坑害和打压别人则是大恶之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最便捷、最生动、最丰富的沟通交流任务。用之妥切则美丽,用之谬误则丑恶,所以说,善意地运用语言来沟通的人必定是受欢迎的人。王兴柱

作者: 王兴柱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春红
“互联网+青年就业·创业·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由市政府联合新华网共同主办的“互联网+青年就业·创业·创新高峰论坛”于3月18日在红松体育馆举行。
挥毫泼墨激情聚焦 文化大餐送到光明
    “迎新春•走进光明”活动在光明集团拉开了帷幕。
热点推荐
学生减负为何家长不买账
    学生课业负担重、补课多,其实学生家长也是“受害者”。
新华网评:发展校园足球何须“满城尽跳足球操”
    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