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好转型交响曲
新常态下,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这,正是我们在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应该做到的。
乌马河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全区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
我们的绿色化转型发展期,不仅仅是产业转型期、经济增长期,更是各种利益的调整期,各种矛盾的解决期。转型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不是科学的转型。
在绿色化转型中,要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增强发展整体性。办成一件事,需要协调;推进一项事业,需要协调;成就一番伟业,更需要协调。协调是成事成功的一大规律、一把“金钥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一大核心理念。乌马河在转型中,就做到了“生态与经济统筹、安居与乐业并举、产业与城建同步”等等,向科学、协调、可持续方向转变。要协调,就得统筹兼顾、注重平衡、保持均势,把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补起来,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只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才能解决我市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不协调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进而全面建成让人民满意的小康社会。
在绿色化转型中,要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乌马河在转型中,把教育、医疗、社保、环境等联动起来,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最大、最多地惠及民生,实现共建共享。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系着我们绿色化转型的成败。我们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共建共享,就要着眼广大群众,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紧盯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补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全体人民普遍受惠。
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只有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辩证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才能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伟力、提升发展境界。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