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记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爱国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江
“他是我们村的好支书,是带领我们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
提起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爱国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江,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徐永江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多年来,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广开致富门路,使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真抓实干,村屯旧貌换新颜
1997年,徐永江被村民们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第二年,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狠抓村集体管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徐永江深知,要想村里的百姓信服,党员干部就应该多给百姓办实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从改变村屯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入手,整修田间路8000余延长米,村屯道路1万余延长米,安装铁栅栏5000延长米,栽植绿化树木1000余棵,清理边沟7000余延长米,砌水渠3000延长米,整修桥涵24个。马场屯由于自来水供给设备老化,210户村民饮水出现了安全问题,得知消息后,他自掏腰包,购买了自来水设备,让村民们都吃上了放心的饮用水。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又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与云山村合建了一处100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活动广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爱国村已是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穷而思进,探索致富新道路
爱国村地处年丰乡腹地,鸡讷公路没有修建之前,交通十分不便,村民卖粮困难。经过深入研究,徐永江发现铁力地区水稻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他便与人合伙创办了爱国村米业加工厂,收购农民余粮,把寻找销路的难题交给自己。他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联系种田能手和承包大户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优良水稻品种,并亲自考察市场,联系业务,效益明显提高。尝到甜头的他不安现状,又扩大了经营范围,成立了爱国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大米深加工项目,订单农户遍布周边村屯。
十年奋斗,十年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绿色食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被普遍看好。为了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2011年,徐永江投入1000余万元,在原有1000平方米厂房的基础上,新建700平方米厂房,引进数十台新型大米加工设备,建设晾晒场地4000平方米,年加工水稻达1.5万吨,年创造产值近4000万元,解决了当地2000公顷水稻销售的问题,拉动1300户农民增收致富,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米业公司+产业协会+农户订单”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他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又具有醇香口味的绿色水稻进行试验种植,由于生产的水稻质量上乘,且绿色健康,产品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全国各地客商纷纷上门订购,产品供不应求。“呼兰河”牌大米多次参加省农业博览会,受到一致好评,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大米品牌。
多措并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徐永江许下的诺言。他通过创办企业,为村里的50余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务农的同时,不用离家就可以打工,为村民提供了一条致富渠道。他积极协调市农业部门举办科普教育培训班,发放学习资料上万份,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知识。他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建立了米业公司与农民联营发展绿色水稻的网络关系,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2014年9月,他创办了山泉农机专业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总面积1.0835万亩,吸收168户农民入社,年生产水稻5750吨,仅2014年就实现利润204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入社农民得到了实惠。
富而思源,助人为乐显风格
作为一名农村干部,徐永江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救灾、修路、助困、助学、医疗等爱心活动,他的义举赢得了乡亲们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2004年,爱国村遭遇水灾,乡亲们的水稻岌岌可危,徐永江紧急筹措700多条编织袋送往田间地头,并自掏腰包4000元抢修好了被雨水冲毁的村里主干道路。村民彭兆民体弱多病,孤苦无依,他就把老人收留在家中,使其老有所养。爱民村有一名叫张涛的小孩患白血症缺钱治疗,虽然不在同一个村,他闻讯后特意驱车前往看望,并当场捐了400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东河村有一位学生张之然,被山东工商大学录取,却因父亲病逝而无法凑齐学费,他资助了2000元钱,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生在村里、长在村里、奋斗在村里,徐永江时刻不忘提醒自己,他的魂就在爱国村。十多年来,接送老人到医院治病的次数、为村民垫付医药费的钱数,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常说:“是爱国村的父老乡亲给了我在此扎根的机会,所以我感激、感谢、更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