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水要效益 山沟沟变成了“金沟沟”

工人正在移苗。
一辆手推车上堆着几个大纸箱,行进中稍显艰难,但他步伐稳健。
见陈忠北向记者走来,记者赶忙迎了上去。
老陈今年51岁,家住乌马河局伊东中心林场。如今,他和老伴儿都在新昊绿色旅游集团打工。老伴儿在山庄干活,他则在梅花河农业综合开发种植基地开四轮车、干零活。
老陈干活勤勤恳恳,唠嗑也实在,“干活哪有不累的,不过我们两口子在这儿干了好几年了,一年俩人能对付4万多块钱,守家在地的,挺好!”像老陈两口子这样,在新昊集团打工的乌马河人还有不少。
记者采访时,正是种植基地移苗的时间。工人将幼苗从育苗温室移植到节能温室棚中,老陈手推车上运送的正是这些幼苗。
2013年,新昊集团为了完善梅花山景区旅游产业链,在梅花河山庄度假园区内,投资建设了这个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1020万元,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设阳光大棚40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棚10栋。现已建成阳光大棚27栋,日光温室10栋,已投入使用。基地主要种植无公害绿色森林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野生蔬菜。
说起一般的蔬菜、野菜您可能在市场上都见过,但您见过新鲜的薄荷、苏子叶、西班牙彩椒、重达八九十斤的大南瓜吗?这些稀罕物在这里都有。不仅如此,法国的、德国的、泰国的、台湾地区的特色蔬果,在种植园内也能觅得踪影。在这山沟沟里,能产出琳琅满目的各色蔬果,得益于种植基地从大庆市聘请来的蔬果种植专家。专家话不多,但是贼办事儿。引进外来品种更是他的看家本事,目前基地内约有蔬果150多种。
每当种植基地内蔬果成熟时,园内瓜果飘香,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光、采摘,剩余的蔬果主要供应新昊梅花山风景区内的生态园使用。在红松会馆内,如果您看到圣女果等水果,请放心食用,那是景区给您的小小惊喜。
在梅花山景区,惊喜还远不只于此。体验林区美食文化的生态园、水上餐厅和农家院;展现森林生态文化的红松会馆、林间木屋,还有感受小兴安岭冰雪文化的狩猎场和4S级滑雪场,都能让您流连忘返。
过去林业生产的主战场,在全面停止主伐后,并未显出颓势,反而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聚宝盆”,关键在“转”和“干”上。
我市吹响“三次创业”的号角后,乌马河局坚持“转”字为先、“干”字当头。他们坚持“龙头牵动、整体开发、全林利用”的思路,与新昊集团合作,对伊东、伊青等林场所和伊东农牧场实施撤并,建设伊东中心林场,并由新昊集团出资,利用撤并后的闲置土地开发建设梅花山风景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梅花山风景区已经发展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区以森林生态体验、康体养生和运动休闲为主体,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较完备的产业网络。2015年,梅花山风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841万元。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乌马河政府从政策、批复等方面给予新昊集团大力支持。如今,新昊集团的事业重心基本都放在了乌马河。企业有了好发展,也没忘了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的企业宗旨。为伊东中心林场在内的乌马河人常年提供约70个工作岗位,人均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在林场所撤并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林场职工提供高品质生活居住条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目前,新昊集团正着手开发梅花湖水库、卡丁车营地、大黑顶山探险、水源探秘、红松母树林观光、梅花山林海人家及汽车自驾游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康体疗养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成为集居住、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高端化、综合性旅游载体。
依托于梅花山水,乌马河人向山水要效益,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终将山沟沟变成了“金沟沟”。
本报记者 刘通 王跃东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