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源头之水“活”起来
本报评论员
林业资源是林区巨大的财富,是我们的发展之基,生活之本。发展林下经济,是我们绿色化转型的首选之路、必由之路。它犹如源头之水,滋养着一代代的林区人。
近年来,乌马河区牢牢秉承“充分释放林地生产力”这个理念,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向“林中”转移,开辟出了一条科学的、有引领效应的转型发展之路,为全市绿色化转型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学乌马河经验,就要像他们那样,勇于创新,大胆探索,苦干实干,做大做优林下经济,让源头之水“活”起来。
思路要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在书写林下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时,绝对不能让陈旧的观念禁锢发展的思维,束缚发展的手脚。要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像乌马河这样,结合区情、林情,出台政策,搞好规划,不断激发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真正破除小富即安的思想藩篱,牢固树立以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导向的发展意识,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充分释放林地生产力,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新提升、大发展。
路径要准。路径选择决定发展成败,对则赢、错则输。乌马河“沟谷经济”之所以异军突起,关键在于选点准,招商准,定位准。路径选择,资源优势是依托。要切实发挥资源优势,让资源为发展服务,以资源促产业、兴实体,这样会进一步实现资源与产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路径选择,科技创新是先导。要通过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快对传统项目的提档升级,引导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林下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实现由过去的“汗水”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方法要灵。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回答“怎么干”的问题。怎么干对就怎么干,怎么干能让经济发展得好就怎么干,怎么干能让百姓见到最大的效益就怎么干。乌马河“山庄经济”的蓬勃发展,就遵循了这一点。所以,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科学决策、理性引导、勤于研判,不能用群众的损失去做选择的“试金石”。在方法的选择上,要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精准定位、合理布局、谨慎推行,不能凭空设想,造成产品滞销。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优势,借势而为。如何借势,关键不在势,而在借。势本就存在,借则需要行动,关键在于借不借,怎么借?这就需要科学而又灵活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将林地资源的生产力不断地释放出来,我们的林下经济才能生机勃勃,才能像源头活水那样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