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脱贫攻坚的好干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时隔4天,11月27日至28日,中央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贫穷宣战,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经过改革开放37年的努力,我国已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当前,我国还有7000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也是最考验干部的时候。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的干部主动请缨,敢签责任书,立“军令状”,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有的干部却把脱贫当负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害怕脱贫不成丢了乌纱帽;还有的干部,一听要建立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心里就慌张,上下打点,想换个太平地当个太平官;甚至也有的干部已经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打算“优化”使用扶贫款,搞政绩工程装点门面,以此加官进爵。
脱贫攻坚的战役已经打响,脱贫攻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把脱贫攻坚的好干部选出来,用上去,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建功立业。
脱贫攻坚的好干部,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能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与党中央在脱贫攻坚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扶贫政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就是时刻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反之,有些干部打折执行中央的扶贫政策,对群众冷漠,缺乏感情,不仅不下基层,反而在群众合理上访时,让秘书把自己锁在办公室,以开会之名搪塞群众,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好干部,一定有一身真功夫,硬本领,能在脱贫攻坚上出好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从何而来?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诊好脉,开好方,达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成效。只有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用好“五个一批”政策,着力在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方面选准路子、精准发力,才能在脱贫致富上出好招。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坚信,在脱贫攻坚好干部的带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大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必定能推翻贫困这座大山,走向富裕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