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要闻 正文

我市对上报道工作成效显著

http://yichun.dbw.cn   2015年12月01日 08:31:39

  适应新常态展示新成果

  本报讯(记者郭盛起)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映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亮点和特点,动态性了解上级媒体的宣传方向和报道重点,努力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努力提高发稿量。特别是今年改变以往对上报道方式,采取“请进来”工作模式,加大对上报道力度,使宣传伊春经济转型、产业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管理创新等重点工作的稿件大量被上级媒体采用。

  为了全面展示伊春资源,提升城市影响力,扩大伊春知名度,经过市委宣传部积极争取和联系,央视十套《地理中国》栏目组采取跨季拍摄形式,历经一年时间,拍摄完成了3集大型记录片《林中秘境》,节目将于12月1、2、3日播出。拍摄过程采用大型航拍技术,通过外景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全景式、立体式展现我市的地质、地貌形成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的伊春林区备受中央级媒体关注。去年,《人民日报》社黑龙江分社社长一行3人到我市进行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调研,随后在《人民日报内参第700期》发表了《黑龙江伊春市生态转型告别“一木独大”》一文,详实地反映了我市生态保护转型发展的做法与成果,还得到了省委王宪魁书记的肯定和鼓励。随即,省直各主流新闻媒体纷纷对我市生态保护、产业项目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报道。《黑龙江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伊春生态转型告别‘一木独大’”系列报道三篇;《全省新闻联播》在重要时段分别播出了《兴安岭的绿产业》、《巍巍兴安绿色矿业》、《马永顺精神长青》、《伊春让森林休养生息》等十多篇报道,报道全面展现了林区人民谋发展、促转型、铸和谐的精神状态和伊春林区跨越发展迸发的勃勃生机。新华社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全面停伐后林区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林权制度改革、天保工程实施、国家公园建设、碳汇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为期8天的深入调研,后期发表了《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天然林全面停伐》、《大小兴安岭:斧头油锯“退休”进博物馆》、《大小兴安岭停伐天然林东北亚陆地生态系统有望恢复》、《大小兴安岭停伐天然林中国森工企业亟待转型》等十余篇公开报道,另写内参上报国家领导人。《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了长达4500字的《守望绿色家园》的综合报道,《经济日报》刊发了“特色产业给力绿色发展”为题,重点报道了我市打造以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森林食品和北药业、旅游业为主,以木材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为补充的“3+X”产业体系。

  截至11月底,今年我市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发稿218篇。在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等省级主流媒体发稿552篇,其中黑龙江卫视《全省新闻联播》中共发稿110条,其中头题10条,提要41条;《黑龙江日报》全年共发稿220多篇,其中一版发稿10篇,一版头题4篇;《黑龙江经济报》共发稿133篇,平均每月发稿10篇以上,其中一版发稿35篇,一版头题11篇,二版头题23篇。

作者: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雪萍
衔着乡愁归来的《海东青》
    主要作品有《林青霞今昔》、《原色舒淇》、《酒井法子传》、《铁血男儿》、《台北女生》……
文化园区里
    墙上挂着刚穿好的红辣椒,地里还有一大片秋白菜,菜地后是几间茅草房……
记者眼中的记者们
    ——2015年首届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赛事剪影
热点推荐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