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故乡——生命之树常青
写在“伊春保护红松纪念日”到来之际
伊春市林业和草原局 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
从2004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停伐红松、保护红松行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2011年6月24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日确定为“伊春保护红松纪念日”。从2004年到现在的18年,保护红松行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红松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红松的故乡没有变成红松的故事。回首来时路,我们愈加坚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执着,愈加坚定了保护好红松、保护好生态的决心和信心。
勇于担当 果断停伐
红松是联合国确定的珍稀保护树种,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是最古老、最丰富、最具贡献的树种群体,它在维护自然演替及屏障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48年林区开发之初,伊春境内的天然红松林面积108万公顷,蓄积1.5亿立方米。全世界60%的红松分布在中国,而中国50%以上的红松聚集在伊春,由此,伊春便有了“红松故乡”的美誉。
红松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红松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铺铁路,架桥梁,打家具,做门窗,一车车优质红松源源不断地支援着国家建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到六十年代修缮天安门,七十年代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红松都是上好的栋梁。从开发到停伐的56年间,伊春林区以1亿4千多万立方米红松木材,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由于红松生长速度慢和长期超量采伐,我市的可采资源日渐减少,阔叶红松林资源已然严重“透支”。2004年的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全市的红松天然林已经由开发初期的108万公顷减少到4万公顷,蓄积量由1.5亿立方米减少到645万立方米。
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的顶极群落,它的锐减,严重影响了小兴安岭的生态平衡,大面积的原始林演变成了次生林,小兴安岭的涵养水源能力明显下降。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只有保护好处于濒危境地的天然红松林,才能挽救衰退中的小兴安岭森林生态。为了不让“红松故乡”变成“红松故事”,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为了对全球生态安全负起责任,伊春市政府毅然决定,自2004年9月1日起,在伊春境内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2011年,在国家政策没有到位、每年减少收入7亿元的情况下,我市又将停伐红松扩展到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在全省森工林区又率先停止了商业性采伐,使伊春全面进入了生态保护建设新时期。
万众一心 关爱红松
保护红松行动是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项顺天意、合民心的举动,得到了全市人民的积极响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保护红松行动迅速展开。2007年10月开始,利用近一年时间,对全市红松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清晰了“库存”,对16厘米以上天然红松逐棵登记,建立了档案;先后成功举办了保护红松国际研讨会、森林生态保护(伊春)国际论坛、首届东北亚生态(伊春)论坛,广泛吸纳国内外人士、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发布了《保护红松伊春共识》和《森林生态保护伊春宣言》,提出了解决红松树种在全球日益减少和红松林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对策,将保护红松行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更广的范围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2007年8月,市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以保护珍稀树种为主题的环保信用卡——红松龙卡,刷卡消费提取红松保护资金,到2021年底,累计提取红松保护基金209.34万元,在更广阔的领域支持保护红松行动;2007年12月,成立了国内首创、世界唯一的以珍稀树种命名的生态保护组织——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为保护红松行动的开展搭建了新平台;2022年,《伊春市红松保护条例》的制定正在有序推进,对红松实施立法保护。
保护红松,仅仅停止采伐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成立以来,以“关爱红松、保护生态”为主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认领红松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各界人士、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加入到认领红松活动中来。大庆市人民政府、大庆油田公司一次捐资1000万元,认领红松10万株;成都世龙实业有限公司一次捐资1000万元,认领红松10万株;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先生连续五年共捐资500万元,认领红松5万株;西林钢铁集团捐资101万元,认领红松10100株。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42416人次累计认领红松377245株,认领资金达4053.34万元,为保护红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红松文化 渊远流长
伴随着保护红松行动的开展,我市的红松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勇于奉献,盛衰与共”的红松精神为灵魂的红松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伊春保护红松联合会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和时间节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地扩大了红松文化的辐射面。
搞好主阵地,打好持久战。利用红松网、微信公众号和全彩电子屏幕,常年做好保护红松宣传。
设立固定点,扩大覆盖面。在市中心区修建了红松广场;在汤旺河石林、五营森林公园设立红松主题邮局,开通了代办红松认领渠道;在伊春森林博物馆设立“关爱红松”宣传展位;在五营森林公园等四处重点景区设立了“保护红松认领红松”宣传牌。
采取多种形式,掀起关爱红松热潮。把保护红松纪念日作为宣传节点,用文字和图片集中展现保护红松行动成果;出版发行保护红松10周年纪念邮折、认领红松活动15周年个性化感谢信;摄制发行了《红松故乡与红松故事》光碟;制作了保护红松宣传动画片;通过报纸刊发“保护红松宣传知识竞赛50题”,开展有奖征答活动;组织刷红松龙卡幸运抽奖活动。今年,开展了“五个一”宣传活动,即“一场红松原创歌曲演唱会、一篇综述文章、一个红松认领窗口、一条保护红松宣传短信、一封感谢信”。
以“我与红松共成才”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红松杯青少年才艺大赛、迎国庆赞红松青年美展、演讲比赛和红松科普讲座等活动,连续四年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科普夏令营,在乌马河翠岭所进行了“红松伴我成才”青少年植红松树活动。连续四年在“6?1”儿童节利用人偶剧演出平台,通过邀请“红松爷爷”讲故事、播放保护红松宣传片、开展为红松献爱心签名和红松知识有奖答题等形式,广泛传播了红松文化,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关爱红松、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
组织开展红松文化作品创作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红松杯”摄影大赛、“赞美红松”诗歌大赛、“红松情”散文大赛,编辑出版了以红松为主题的摄影集、诗歌集和散文集,完成了四首原创歌曲大赛获奖作品的MV制作,为红松文化增添了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体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助推了保护红松行动深入开展。
巩固成果 提升价值
保护红松行动是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由衰退走向恢复的拐点,也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绿色转型发展道路的起点。保护红松行动的举措,对于国家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扩大延伸天保工程等重大政策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通过不断巩固扩大保护成果,其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正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保护红松行动强化了森林资源保护。行动初期,一直存在的乱砍滥伐现象依然禁而不绝,木材领域的犯罪也呈现高发态势。为了巩固好保护红松行动成果,管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打响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严管资源战役。在木材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实施了“四严”的强硬措施,即:“严格控制采伐限额不动摇,严打涉林犯罪不手软,严格伐区管理不放松,严肃责任追究不留情”。持续开展了“绿剑行动”、“绿盾行动”、“林海行动”,使滥砍盗伐、偷拉私运等违纪违法行为受到了严厉打击。保护红松行动和严管资源战役,对小兴安岭生态恢复起到了直接而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全市森林资源逆向演替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到2007年,全市林木蓄积量历史性地实现了“长”大于“消”,年净增长量达500万立方米,近几年已经达到了1000万立方米以上,胸径16厘米以上、有结实能力的红松达到了660万株以上。
保护红松行动加快了生态功能区建设。从2008年开始,藉保护红松的良好态势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之机,我市又相继主动停伐了黄菠萝、水曲柳、核桃楸等濒危珍贵树种,对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了划区管理,将林蛙、鸟类、鱼类、蓝莓等物种列入保护范围。目前,已先后建成了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3个,总面积达67.1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天然林、湿地、江河源头、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六大生态保护体系,建成了布局合理、物种多样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保护红松行动提升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停伐红松后,我市各林业局分公司将红松母树林承包给了林业职工。据当时测算,一株50年生的天然红松,木材价值是700元左右。而一株成年红松年产果实的价值在200元以上,其结实期可长达百余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在2万元以上。2021年,伊春森工集团10家林业局公司对红松果实采集权实行竞价承包,增收幅度达74%,红松果实采集已经成为林业职工增收的一条新渠道。2020年,我市再次委托中国林科院专家团队,对伊春境内森林湿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进行考察评估,结果表明,我市的森林和湿地资产总价值达到1.6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400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达到4661.85亿元;每年释放氧气量达到2425.75万吨,价值121.28亿元;固定二氧化碳量达到3372.82万吨,碳汇服务价值为16.86亿元。今天的小兴安岭,已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巨大碳储库、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维护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18年来保护红松行动的实践证明,我们所走过的这条路是完全符合林区实际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伊春的生动体现。通过“关爱红松、保护生态”,我们保住并巩固了子孙基业,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