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文化精英访谈录之五
笔墨人生书香梦
——访书法家周平
编者按:今年是伊春林区开发建设70周年和建市60周年,70年的林区开发建设,勤劳的伊春人民不仅把伊春这块过去的荒凉之地建设成为秀美山川、更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践行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使绿色伊春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生态画卷。物质文明建设让伊春成为全国和世界闻名的“生态伊春”,而精神文明建设更是让伊春插上飞翔的翅膀,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越飞越高。其中伊春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以薪火相传的精神,构建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红色的传承培养人,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弘扬伊春精神,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谱写伊春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大森林的灵性和神奇,也造就了周平在书法艺术上的高度。三十年如一日静心修行,使他对书法艺术的领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大家知道,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书体,面对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周平如是说:“书法艺术必须建立在国学文化的基础之上。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与国学相辅相成,才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因而周平在业余爱生活中,刻苦钻研学习、博览古今经典,反复揣摩王羲之和王献之等古代大师在书法上的用笔、章法及结构,特别是他在师承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蔡兴洲老师门下后,汲古法而融今,逐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和格调的书法艺术之路。
观周平书法作品,随性中见拙朴,飘逸中见流畅,在收放中直抒胸臆,气韵十足又充满阳刚之气。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在作品中章法的运用上,让观者能在其书法中体验到字与字、行与行、印与字、印与行的疏密关系,仿佛让我们读到一首禅理诗。有人说:“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只要观其章法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胸与胆识、魄力和心力”。周平正是用他对书法的理解,完美诠释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章法。其中“书理出画意”格调品味,体现了作者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古诗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诗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周平的书法艺术人生。成为一个书法家很容易,而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书法家确很难。在三十多年的岁月里,周平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行的各种展览,他以情感运笔,书写自己的笔墨人生,作品先后获得省、市各级展览比赛一、二、三奖8次,通过书法作品展示伊春,宣传伊春做出了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突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书法新人,周平经常以书法艺术志愿者身份,走入社区为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来讲课,有的人说他傻,因为作为装修公司的老总,时间就是大笔金钱,而看到周平把大把的黄金时间用于社区的培训上,人们很是不解。周平却是这样回答了人们的疑惑?一个书法艺术家,不仅要有担当,更要有社会责任感,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就是靠一代代书家们的薪火相传,才使得书法这门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独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在这样的精神理念的支撑下,他与艺术同道们坚持送文化到基层,走部队、下林场村屯、进工厂学校等地,为部队战士送去精神食粮,为人民群众奉献他们喜闻乐见的诗词歌赋,用实际行动践行艺术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初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周平说,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融汇贯通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继承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为了早日达到书法艺术的至上境界,他正脚踏实地向着新的高度进发。
(记者:王志富 白铁滨)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