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郁郁,松涛阵阵,流水潺潺,林都大地处处展现勃勃生机。
生物经济,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这里悄然崛起!
生物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以生态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包括生物体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分配、应用在内,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生物经济将在人类健康、绿色林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安全等方面形成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潜能。
如今,生物经济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新赛道,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更是提出了打造“生物经济新基地”的全新目标,并且出台了《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总规模将达4200亿元以上。
我市如何抢占良机、乘势而兴,推动生物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发展生物经济无可替代的特色优势。我市拥有400万公顷的浩瀚林海,森林覆盖率高达83.8%,绿色种植和绿色养殖优势尤为突出。生物产业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生物林业、生物制药等多种产业快速发展,林下种养更是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林下经济呈现出巨大活力。
记者在省林科院伊春分院了解到,伊春分院近年来取得国家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许多中药材、浆果、食用菌等栽培相关实用技术均以专利的形式形成技术商品,释放专利市场价值,助力企业实现创新、高效、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伊春分院大力推动“标准化+”战略行动,围绕我市生态保护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构建标准化体系,制定黑龙江省地方标准11项,已在全省发布实施,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对提升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蓝莓、蓝靛果,是大家公认的口感独特、富有营养的小浆果,而且经济效益好。如今在我市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但在过去,这两种小浆果在小兴安岭的寒地种植一直是个难题。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春梅和她的团队,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研发,攻克了蓝莓、蓝靛果寒地栽培关键技术,探索出了蓝莓、蓝靛果优质高产种植的成功之路。建立了小兴安岭蓝莓生态培育技术模式和蓝莓组培苗木微插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集成创新蓝莓优质化、轻简化、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促进了蓝莓产业健康发展。并带动了旅游观光采摘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6.2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03亿元。
林都北药更是异军突起,大放异彩。我市作为全省中药材的核心产区和战略发展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大森林、原生态、道地药”品牌优势。近年来,立足寒地北药资源优势,把中医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强力推进,壮大基地规模,培育龙头药企,建强产业链条,发展林都北药产业集群,为打造龙江中医药千亿级产业作出了伊春贡献。
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林都北药产业园建设。我市发挥北药产业基金“杠杆效应”,通过实施北药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抚育规模总量,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中医院管理局开展厅局市联动共建合作,努力建成全省中医药发展先行示范区。以建设“伊药云”数字平台和伊春中医药数字产业园为契机,创建林都北药创新设计服务平台,提升种植、生产、销售端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高标准中药材供应链体系,实现市县联动统一管理和物流基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互补,推动林都北药产业创新发展。
如今,插上“科技翅膀”的林都北药,更是“硬核”出击。加快建设小兴安岭中药材种质资源中心和种质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优良种苗供给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科学利用中药材资源,研发推出蓝莓花青素饮片、破壁灵芝孢子粉片剂胶囊等一系列高端中药饮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释放生物经济“裂变效应”。
目前,全市刺五加、五味子、林下参、苍术、平贝等,种植抚育面积达70万亩,年均生产各类药材3.5万吨,拥有GMP认证制药企业11家,中成药、西药批准文号374个。
同时,我市还利用林业生物技术优势,加强苗木、冷水鱼、林蛙等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发展具有伊春特色的生物经济。
日前,记者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的红松嫁接苗圃里,看到一排排红松苗木长势喜人,红松嫁接就是将已经进入丰果期的红松穗嫁接到树龄在10年以下的红松砧木上,通过这样的方法,天然红松40年以上才可结果的周期可望缩短到10年。红松一身都是宝,既可以提供美味松籽,还可以深加工出松子油、松子精油,做成木雕等工艺品。
“十四五”时期是生物经济重要培育期,也是生物经济爆发前的机遇窗口期,我市正充分发挥生物经济发展优势,抢抓生物产业发展黄金机遇期,以生物经济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未来,生物产业必将更加璀璨夺目,异彩纷呈,必将成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引擎。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