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发建设伊春林区立下汗马功劳
——访原林业三师老战士王家骥
今年是毛主席批准林业三师开发伊春林区七十周年。我三次从省城哈尔滨赶往伊春市,拜访了原林业三师健在的老战士、伊春林区第一代开发者王家骥同志。
王老今年九十岁高龄了,一头白发,满面红光,腰板挺直,说话铿锵有力。他为人热情、坦诚、低调,乍一见面就给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1949年3月,王老刚刚16岁就参加了革命。几十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和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从一个普通一兵走上了市级领导岗位。市级四个班子他干了三个,尤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时间最长。他勤勤恳恳为市委当“管家”,既抓政务,又抓事务,在吃透“两头”上狠下功夫,特别善于吸纳各方面意见,丰富自己的认知。他的一篇内部讲话,经省委办公部门修改推荐,发表在中办《秘书杂志》头版头题位置上,在各地产生广泛影响。1997年,王老从市人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久又被市委任命为伊春地区开发研究咨询委员会主任、伊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他一手抓扶贫开发和调查研究,一手抓抗联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利用,一干就是十一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王老一生酷爱读书和写作,从读报到写报,先后在全国和省、市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一百多万字,选取其中八十万字出版了《激情岁月》一书,为后人留下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
我的访谈就这样开始了。
崔永刚问:我出生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听父辈们讲了很多林业三师的故事,长大后又长期在林业部门工作,王老,我想请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林业三师是在什么背景下来到小兴安岭参加伊春新林区开发建设的?
王家骥答: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林业三师的前身是中南军区水利工程部队,号称十万大军。总指挥是开国中将唐天际,政治委员李先念(时任湖北省省长)。在苦战三个月胜利完成共和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水利工程建设后,经稍事休整,奉中央军委之命,从十万大军中挑选1万精兵组成一个新代号为608的部队挥师北上抗美援朝。部队从武汉出发,跨过千山万水,抵达辽西彰武集结。经过一个多月的军事政治强化训练和入朝前的准备工作,1952年9月中旬(从时间节点上看正是朝鲜上甘岭战役前夕)即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决一死战时,突然传来命令,部队暂不入朝,就地待命。我当时在部队基层工作,只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部队任务变更的详细情况并不十分清楚。若干年后,我去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特别是找到一本李范五《我对林业的回忆》一书,对我们部队任务变更的内情才基本弄清楚。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后,先后发动了五次战役,敌军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主动向我方提出停战谈判,形势出现了缓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高瞻远瞩,分析认为敌方提出所谓停战谈判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我方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资料显示,中央提出要在三八线以北从东到西修建一条1200多公里的地下坑道和战壕,要求林业部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足够的木材,时任共和国第一任林垦部第一副部长的李范五(部长是著名林学家、民主人士梁希),深知责任重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必须派部队先期开发。周总理得知情况后主动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此前叶剑英曾建议中央派部队去海南岛开发橡胶林(木材和橡胶都是部队重要的战略物资)。为此,毛主席一次批准组建了三个林业师,一师、二师赴海南岛开发橡胶林,三师进驻黑龙江,其中七、八两个团来到了小兴安岭,参加伊春新林区开发建设,9团随师部进驻合江林区。1954年5月,军委发布命令取消林业三师建制,全体官兵就地集体转业。这就是林业三师的由来。
问:《伊春日报》《林城晚报》《伊春广播电视报》以及伊春电台、伊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林业三师为开发建设伊春新林区所作的贡献作了大量报道,已被广大群众所了解,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王老,我想请您能不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重述一下,林业三师在伊春新林区开发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主要功绩和贡献。
答:的确是这样。多年来,《伊春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林业三师的功绩和贡献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伊春市委、市政府还花巨资为林业三师修建一座纪念雕塑,我作为原林业三师一位健在的老战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用一、二、三、四、五几个数字来概括一下这支部队所付出的劳动和贡献。一是兑现了一个誓言。为了开发、建设伊春林区,当年广大官兵立下誓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现在看这个誓言已经兑现了。二是贡献了七、八两个团的兵力,7000名官兵现在所剩无几,大部分都长眠在小兴安岭这块土地上。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林业三师给予了三个评价:为开发建设伊春立下汗马功劳、作出巨大贡献、树立一代历史丰碑。四是发挥了“四个作用”在林业产业大军形成上发挥了骨干作用;在林业生产方式改革(由季节性手工作业变为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上发挥了带头作用;在伊春林区党、团组织建设上发挥了先锋作用;在培养林业职工吃大苦、耐大劳的作风建设上发挥了榜样作用。五是形成了五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毅顽强,敢打硬仗的精神;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锐意进取,永攀高峰的精神。
问:王老,林业三师参加伊春新林区建设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您是参与者和亲历者,我冒昧的问一下,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答:我是有很多感受,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没有想到:
一是没有想到,伊春几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如今却建成一座高楼林立、交通发达、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林业城市。
二是没有想到,几十年前的伊春还是一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脏、乱、差的典型。如今变成了全国著名的避暑圣地、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三是没有想到,伊春林区历史上最高年木材产量是五百多万立方米(南四局划过来后,年产量最高达到七百多万立方米),如今停止采伐后,全市人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旅游经济、冰雪经济以及多种经营,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四是没有想到,我个人能够活到今天,我既是幸存者,又是受益者,我的心态一是知足,二是感恩。
(作者系黑龙江森工总局退休干部、省作家协会会员)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