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和尚”越来越少的时代,而信奉“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人,几乎消弭殆尽。那些靠自觉修炼“成仙”的人,他们的“道行”颇深,造诣不浅,闫泰友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用29年时间,翻译了世界名著——《纳尼亚传奇》。
我和闫泰友都是伊春“小白”人,父辈皆是林场工人,不同的是他的父亲是铁匠,我的父亲是伐木工。“小白”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地名就带着诗意,那才叫地灵人杰。从伊春走向全国的诗人鲍雨冰、谭德生,都是“小白”人。
《纳尼亚传奇》是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克利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的代表作品,是融神话、童话和传奇为一体的系列奇幻小说,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寓意深刻,小孩子一旦读起来,往往就爱不释手了。它甚至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更胜一筹。
收到泰友先生寄来的样书是去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剪开邮包,竟然是全套7本的《纳尼亚传奇》,如获至宝的同时,也为先生的功力叹为观止!也就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我放下《盐铁论》,优先阅读起《纳尼亚传奇》。
闫泰友先生早期是写小说起家的,他的作品受到著名学者唐弢的重视,两人不仅见了面,而且日后书信往来不断;八十年代中叶,唐弢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带岭通信》就对当年的“小闫”赞誉有加。那时,我尚是个毛头小子,不谙世事,以疯为玩。
我学写小说的时候,泰友先生已经举家迁居到了厦门,他住在“集美大学”幽静的校园里,潜心读写,偶尔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幼稚得像个孩子。某一年,我公差厦门,席间泰友先生谈起了他的翻译作品,因为光顾喝酒,忘记了当时先生说的话,现在想起来大概就是这部104万字的翻译作品。
泰友先生不是科班出生的翻译,他的英语靠的是自学。单就《纳尼亚传奇》这本书的翻译语法,就足以把先生定位成“翻译家”,没有过硬的汉语语法基础,翻译外国文学,估计也是一件贻笑大方的事。这就像今天有很多人说自己的小说写得好,其实并不入流。写小说是一门技术工种,没有阅读量做基础,不懂布局做眼,这盘棋是如何不会赢的。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说,“欲新一国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元末明初以来,《水浒传》《三侠五义》《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出现,对于义士“投名状”,穷人造反起到了政治和军事的“理论指导”作用,不服不行。
伊春是个美好的地方,青山如黛,四季如画。它不仅盛产木材,也盛产人才,泰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作家出版社是个比较挑剔的出版社,非“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作品是无论如何不出的,用编辑的话说,赔钱不怕,关键怕砸了自己质量第一的牌子。他们出版闫泰友先生《纳尼亚传奇》的理由是:老少咸宜,“译”力不菲。
而我私下认为,这是伊春一项了不起的文化工程。毕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梯子。何况,泰友先生伊人在春,在兹念兹。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