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年龄,实在是一件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的事情了。平日到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也许是因为我满目沧桑、满头白发的形象,刚刚年逾花甲的我竟常常被陌生人误判为一个已逾耄耋之年的老朽。说来悲哀,去年初去哈尔滨参加省第七届作家代表大会,多年不见的文友聚会,当然意气风发、谈笑风生,可比起那些已经年逾古稀的朋友,我却仍“鹤立鸡群”地被称作老大哥。这就应了好友张吉庆先生的一句玩笑:“我们为什么称世昌为贾老?因为这位老弟好像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是啊,仿佛刚刚告别呀呀学语的孩提时代,倏忽之间鬓角就增添了白发,额头就刻上了皱纹,对镜自怜,徒增惆怅是很自然的。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对乔羽先生作词的《夕阳红》这首歌情有独钟,借助深沉隽永、豪迈从容的旋律所抒发出的志士豪情、人生壮怀,是何等的贴切、何等的温馨?而反复阅读曹操那脍炙人口的精彩诗章《龟虽寿》,在由衷地钦佩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时,却也隐约感受到了这位三国时代俊彦豪杰内心深处的些许无奈。且不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内心慨叹,即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千古传诵的佳句其中的一个“老”字,一个“暮”字,也不免让人感慨唏嘘。
因为在人的一生过程中,生与死如影随形。生命的本身就是布满了暗礁和漩涡的海洋,人们在警惕地、竭力地避免这些暗礁和漩涡的同时,却身不由地一步步走向那最后的、无法回避的船沉海底。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人生曾经多么精彩辉煌,无情的时光终究会让精彩辉煌瞬间灰飞烟灭;无论志向多么远大高远,年轮毕竟会让雄心壮志成为苍茫的过去。古往今来,最残酷的杀手不是那些刺客死士,而是如“白驹过隙”一般从我们指缝间悄然流逝的宝贵时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诗境虽美,却意味着人生即将谢幕,生发出一些无奈和惆怅是自然的,理应理解。
何以排解?不承认日暮黄昏,夕阳西下,像居功的老牛一样反刍以往的耕耘、拼搏和奉献?万念皆休,如迟暮的佳人一样哀怨岁月的无情?蓦然想到刘禹锡参与永贞改革失败,被贬朔州刺史时已经过了天命之年,在人话七十古来稀的中国古代,实属已经与夕阳相伴了。事业受挫,双鬓飘霜,可他既没有留恋在昔日的辉煌中居功自傲,也没有沉溺于时下的挫折里消极放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首洋溢着豪情壮志的《秋词》,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何等高昂的精神境界与开阔豁达的恢宏胸襟。
坦然地接受夕阳红时光,意味着拥有了一种人生的觉悟。人世间,许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拼搏奋斗获得,唯独丰富的经历非用时间获取不可。时光流逝,暮色将至,人生一路走来,坦然地在夕阳中驻足回眸,或高峰迭起、或沟壑纵横,或微波涟漪、或惊涛拍岸,或电闪雷鸣、或皓月高悬,想来既有登高山大川的壮丽奇伟,也断然少不了领略毓秀名苑的情趣。丝竹管弦、黄钟大吕,激流险滩、小桥流水,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一切构成了多么丰富的人生画卷!没有经历过,它们怎么能够在生命的胶片上逐一显影。何为境界?奇崛独特,雄浑壮阔,丰富多彩之所在也。心平气和地承认桑榆晚景,暮色苍茫,就是珍惜一路走来的人生结果,也就拥有了一种不可复制的人生境界。
从容地面对夕阳红情景,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生生死死,如同水冻成冰,冰化为水一样自然。人类的发展,要靠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人生起点,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肩负的历史责任,所谓“芳林陈叶催前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就是这个道理。在宏大的人生舞台上,你是主角的时候就要追求卓越、引吭高歌,尽心竭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谢幕的时候应当毫不犹豫地、无私地把舞台上的追光灯让给下一个角色。正如著名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在他主演的影片《舞台生涯》中所反映的主题一样:“在昏黄的脚灯下,让老一代离开,让新生代登场。”走在夕阳红的境界中,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岁暮,是历尽酸甜苦辣之后的淡定,是渗透悲欢离合之后的从容,是悟彻成败荣辱之后的豁达,是洞明是非曲直之后的聪慧。“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你的人生态度应该无愧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豁达气质,无愧于人们对你德高望重的崇高评价。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岁暮,以从容的胸怀笑慰夕阳红时光,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境界,获得了一份智慧。日暮人生,无非意味着从此将步入生命的秋天,它虽多了几片飘零的落叶,也由此拥有了一份旷达与高远;它虽少了几朵青春的花瓣,却由此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既然夕阳是晚开的花儿,是陈年的酒,是迟到的爱,是未了的情,那么,岁暮人生就应该是生命呈现出的另一种璀璨和诗意。
走在夕阳红时光里,昨天的辉煌已经定格,时下的精彩正在开启。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中坦然与夕阳相伴,从灵魂深处笑慰西天燃烧的晚霞,我们依然神采飞扬。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