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云淡风轻,居室宽敞的阳台上,翠叶丛枝,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最引人入胜的焦点是精心栽培呵护的那盆栀子终于开花了。栀子此时蓓蕾初放,水灵灵的,似乎还顶着潺潺的露水,如霜类雪,芳香沁人心脾。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特殊感觉。
栀子花的文献,据《艺文累聚》载,“汉有栀茜园“,这说明至少在汉朝时,庭院里就有栀子种植了。《史记·货殖列传》对当时栀子种植的规模和种植利润也有进一步的记述,称“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晋书》亦载“晋有华林种栀子,今诸宫有秋栀子,守获者置吏一人。于此,足见当时栀子种植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栀子花是我国最早的观赏花之一,花开时节,错落有致的馨香花瓣争相怒放,远望如轻盈的积雪,清香可飘逸数里。把自个儿生命的辉煌渲染得格外引人瞩目、淋漓尽致。它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娇艳靓丽,却也不输月季的柔情妩媚、骄矜自我,恰如小家碧玉般清新隽永,自古就博得很多文人的赞赏和题咏。汉代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有“鲜支黄砾”句,鲜支就是指的栀子。
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四川的栀子十分欣赏,推崇备至。作《咏栀子花》五律:“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春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明代大画家兼诗人沈周咏《栀子花》:“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因栀子花多在夜里盛开,沾了月的灵气,给人以冰清玉洁的深刻印象。最耐人寻味的是宋代诗人朱淑贞咏栀子花的一首诗:“一根曾寄小峰峦,薝萄清香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这是一首咏栀子花的盆景诗,栀子花主要为白色,全诗没有一个“白”字,但几乎句句都写出了栀子花的洁白。
栀子花不娇不媚,特别好养,它不择环境,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养分,只要剪下一段枝条,往土里一插,就能生根、长叶、蓓蕾、开花。一旦怒放,就是一片引人入胜的“香雪海”。而这令人缠绵的香雪海,本身就浸润内涵着丰富多彩、引人遐思的诗情画意。情不自禁地为它吟咏,恣意丹青也许是买一个赏花者的自觉。
栀子花四季常青,从漫漫冬季开始,就渐次孕育累累花苞,临到夏天才会绽放,含苞蓓蕾期愈长,馥郁愈加弥久。它的叶,也是经年不凋,无论冬雪春风,还是夏雨秋霜,鲜活翠绿依然。栀子花不是很大,也不似牡丹玫瑰盛开一般,靓丽炫耀的让你几乎喘不过气来,看似不经意的绽放,却经历了长久的努力和持续的坚持。
栀子花平淡、持久、温馨、超凡脱俗的外表下,深深蕴含的是一种清新美丽、与生俱来的坚韧、灵魂深处醇厚的生命本质。难怪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看花》中说:“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