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1月10日电 雪飘兴安,一年一度的冬运又要开始了。这可愁坏了金山屯局丰丽林场主管生产的副场长张福杰,原因是在场内雇不着上山生产作业的闲置劳力。
10月29日,记者在去丰丽林场的路上,正遇见韩志权场长带领班子成员和场干部正在抢修冬运路。当问及为何不雇人抢修时,韩场长无奈地说:“我们场子各项事业发展得都好,就是人难找啊,每年都有近百人来这里长期打工。”
丰丽林场有居民314户,人口1063人,按理说劳力资源相对丰富,为什么劳力短缺呢?走进场区,记者才了解到,各家各户已着手做木耳菌了,备料、做菌、蒸煮,忙得不亦乐乎。
针对这一现象,主管多种经营的副场长张军说:“今年场里成立了多种经营公司,设立了职工致富台账(目的是便于及时了解职工发展项目的情况,扶持职工早日致富),在全场开展了创建‘小康之家’和评选致富能手活动,加上局里的扶持政策好,所以大家都抢着干,全场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奔小康的热潮。这不,今年木耳养殖量已由去年的305万袋猛增到560万袋,仅此一项职工就增收近300万元。”
在致富台账上,可以看到丰丽林场户户有项目,家家有收入,仅养木耳的就达308户,经营情况也一目了然:前三季度,王学权收入最高达7万余元;丛喜文收入最低达6000多元;曹显胜养木耳单产最高,每袋产干耳1.3两……
秋后一算账,丛喜文充分分析了收入少的原因:一是养木耳的数量少;二是技术掌握的不好,单产低。他现在已着手做菌了,表示明年要迎头赶上。
在职工王业春家,记者看到他们已经开始做二级木耳菌了。据了解,通过几年的试验,现在他家可以自做一级、二级菌,这样不但心里有底,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像他这样的养耳户,全场已有13家。
随着木耳业的迅速发展,放养木耳的林地在丰丽十分紧缺,有的已不能进行轮作。于是,走出去发展的观念在丰丽日益形成。今年,职工许杰、吴庆玉、于茂山等人就带着技术到友好、美溪、翠峦等地与当地职工群众搞起了合作。
场里的微机员严勇明年也要借工作之余养1.5万袋木耳,他感触道:“现在政策这样好,谁不发展谁‘完蛋’,谁不致富谁让人瞧不起呀!”
可见,致富台账不仅设在了电脑里,更设在了职工的心坎上,它不仅是场(所)发展多种经营的操守,更是职工想发展、快发展的一股无形动力。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