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盖志鹏记者王晶)深秋时节,尽管天气寒冷,友好局广场林场职工王有利还是一大早就来到自己的30亩山梨种植基地忙碌起来。看到记者来采访,王大哥向记者介绍起了果树越冬的管理办法:“果树越冬期各组织器官对低温的抵抗力不同,有时枝、芽局部受冻,严重时会整枝枯死。所以要用萘乙酸钾盐溶液在秋末初冬喷洒在果树上,或树干涂白,推迟萌动期,均可防止霜冻。”
当记者问到王大哥,为什么要选择种植果树这项中长期项目,王大哥笑着说:“因为在场领导的协调下,广川果业公司向我们职工郑重承诺,丰果期时,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公司回收价格,职工可以自行销售;销不出去的,公司兜底儿包销。”记者也随即给王大哥算了一笔经济账:按规律讲,山梨、蓝靛果、山葡萄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理论结果期均在30年至50年左右,按单户职工经营30亩计算,年可增收10万元左右,5年后仅果园产业将为林场创造产值近亿元。“小果树”将真正成为广川林场职工持久增收的“摇钱树”。
在推进三次创业进程中,该局广川林场打破因循守旧,固守田园的思想,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前往辽宁、吉林、牡丹江等地考察项目。考察回来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创新的提出了“1+3”林下经济发展模式。“1”,就是确立一个立场的主打项目——果品产业;“3”,就是将山野果资源、人力资源和民营资本整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竞争强势。全场干部群众在“1+3”模式的指引下,以饱满的热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业热潮。
该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与伊春宏大木业联手,招商引进了辽宁千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广川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场干部群众历经半年时间的共同努力下,山上、上下同步建设了果园基地和果酒饮品加工基地。在果园基地经营上,该场按照联合体的方式经营,通过山野果资源、人力资源、民营资本三要素打造果品产业。全部由投资人一方出资,林场职工不用出一分钱,只负责种植管理、看护,产生效益时按比例分成。在项目推进上,他们采取先试点、后扩面的方式进行。今年,为15户职工选取了510亩地作为示范种植基地,栽种山梨400亩2万株、蓝靛果100亩8万株、山葡萄10亩3000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山下果酒饮料厂7月份正式建成,现已通过外购原料试生产。截至目前,已生产山梨、蓝莓、蒲公英等“隆广川”系列饮品1万箱,产值30万元,产品已试销到鹤岗、哈尔滨、大庆、辽宁及成都等地。
在谈到林场果品产业下步发展规划时,场长周士侠信心十足地说:“我场规划5年内发展到100户以上、种植果树3000亩、72万株,其中山梨2000亩10万株、蓝靛果500亩50万株、山葡萄200亩12万株和绿化树300亩,基地建设后年产值有望达到亿元以上。”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