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蘑菇好看吧,它叫榆黄蘑,现在正是大量采摘的季节,很多人都喜欢吃,营养丰富着呢!”正在采摘蘑菇的金淑荣高兴地说。
金淑荣是南岔区食用菌种植户。8日,记者走进了她的棚室。200平方米的空间里,整齐紧凑地摆放着菌袋,一朵朵金灿灿的蘑菇恣意生长,形似喇叭花,色泽鲜黄,甚为喜人。金淑荣正在棚室里忙着采摘蘑菇,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金淑荣种植榆黄蘑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靠发展棚室经济,搞蘑菇种植,走上了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户。时下,又到了蘑菇收获的季节,对于她来说,这个收获季节注定要在忙碌中度过。
今年45岁的金淑荣是土生土长的南岔人,结婚以后一直和爱人靠扣大棚、种蔬菜和打零工生活,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相对安稳。前些年种菜、打工赚了些钱,有了一定积蓄,总给人打工也不甘心,就琢磨自己干点儿啥。
就这样,去年她通过对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品种的考察,与食用菌种植户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对种植食用菌有了大体的了解。
经过慎重考虑,金淑荣决定用自家的蔬菜棚室种植榆黄蘑。她从零技术到专业问题胸有成竹,从第一次试验失败到大棚里榆黄蘑“遍地开花”,经历了重重考验。
回想一路走来的艰辛,金淑荣记忆犹新。
去年,第一年种植榆黄蘑,她和爱人吃尽了苦头。由于自己加工菌袋,经常是把自己造得和“泥猴儿”一样,衣服和身上都是培养基原料,灰头土脸,脏活累活起早熬夜都干不完。没有科学的方法,付出不可能有回报。在后期关键时期,金淑荣给菌袋浇水没有控制好水量,让蘑菇损失大半,基本白忙活了一年,只赚了1万多元。
“第一年,就算白忙活了。人要干啥事必须要坚持,不能碰壁了就缩头了,那可不行。”
今年,金淑荣和爱人把去年挣的1万多元拿出来,彻底改造和扩大了蘑菇种植场地。这几天金淑荣种植的5000袋榆黄蘑已经开始采第二茬了,预计这些菌袋还能采5茬,一茬能采收1000多公斤榆黄蘑。
如今,金淑荣坚持采用绿色有机材料做营养基,种植出来的榆黄蘑色泽艳丽、口感爽滑,在南岔当地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最近,金淑荣和爱人一直起早贪晚在自家棚室里忙个不停,一边忙着清理菌袋,收拾棚室,一边忙着销售。开拓市场目前是金淑荣最大的难题,榆黄蘑的储藏对保鲜要求很高,只能在本地市场销售。
对于未来,金淑荣说,榆黄蘑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市斤五六块钱了,而南岔和周边地区还少有。下一步,她要研究如何扩大规模,做好蘑菇保鲜,将自己种植的榆黄蘑品牌打出来,带动更多的乡亲从事食用菌种植,做大做强当地蘑菇产业。同时,与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乡亲创业致富,让小蘑菇成为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大产业。(记者 王哲)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