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潘萌萌 记者 赵洪波 张增玲 陆扬)十几位妇女穿戴着统一的花褂子和三角巾,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剁馅、拌馅、揉面、擀皮,捞豆沙、攥豆馅……个把小时后,一帘帘白胖胖、圆滚滚的纯手工饺子、黏豆包陆续摆到院子里进行天然冷冻……这是1月10日,记者在铁力市桃山镇庆丰村农民李玉良家的“炕头产业+扶贫车间”看到的一幕。
“炕头产业+扶贫车间”是桃山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抓产业,促脱贫”这一总体思路,针对北方冬季漫长、部分贫困村民在家“猫冬”的实际,围绕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这一核心,积极打造的群众家门口“扶贫车间”。推行“政府牵头+支部引领+车间运作+贫困户实施”模式,按照“小分散、大集中”的要求,由镇村干部找销路、签订单,定生产计划,生产任务下达到农户,农户按要求在家分散加工,最后由“扶贫车间”集中包装、统一销售。使贫困户真正做到看家、务农、打工三不误,增收、脱贫、致富有保障,让村居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经过筛选,将“扶贫饺子车间”选择在庆丰村荣获“最美庭院示范户”“先进党员”称号的李玉良家。同时确立了以“庆丰饺子”为商标,以“酸菜油滋了馅”为主打的饺子车间项目。
为了增加村民们对“炕头产业”发展前景的信心,镇党委书记罗永欣、镇长裴昊还身穿大皮袄、头戴狗皮帽子,手端摆满饺子的盖帘站在寒风中拍下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为“庆丰饺子”做代言。
“以前农闲时,我们两口子就去杭州打工,老人孩子留在家里还真不放心。现在坐在炕头上就能挣钱,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李玉良妻子陈波高兴地说。
“我们现在是不出村、有活干,轻轻松松把钱赚。”村民华泽玲说。
“今天卖了2万多个饺子,还接了几个订单,开门红啊!”李玉良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北京‘庆丰包子’很远,桃山‘庆丰饺子’很近——‘庆丰饺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味儿!”村委会副主任姜玉贵手拿一大盖帘饺子哈哈大笑着说。
脱贫攻坚,增收是关键。“炕头产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找准了贫困根子,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了村民致富信心,已成为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催化剂、助推器。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