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生态生产力
——翠峦区尖山河经营所依托生态加速转型
刘晓瞳本报记者纪晓辉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停伐后,翠峦区尖山河经营所并没有因此而沉寂,谋转型、选项目、忙创业……敢于尝试的尖山河人掀起了新的创业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的特指要求,正在这里变成生动的实践。
尖山河经营所针对职工就业、创业存在的困难,全力谋划接续替代产业。他们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共同讨论、研究发展大计,并最终锁定商品猪养殖、白酒酿造、生态旅游这三大项目。
为发展好这些项目,尖山河所成立了股份制合作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与职工共同入股,以每5万元为一股的方式集资120万元。有了资金,勤劳的尖山河人说干就干,1200平方米的猪舍,230平方米的酒厂、240平方米的餐厅和客房崭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们购回了50头种猪和300余头仔猪。种猪由基地自行饲养繁殖,300余头仔猪则按照职工个人饲养能力,分不同数量借养给29户有意愿饲养的职工进行托管饲养,仅此一项就使尖山河所职工年可获利20余万元。
他们利用尖山河所广阔的土地资源,号召全所职工群众大力种植酿酒作物,仅这一项就为全所土地种植户提高经济收益达30余万元。
这里的生态旅游基地更是一片红火,他们对生态加工种植基地东侧不足100米的尖山河支流的中心岛进行了人工修整,并建设了原始特色的土炕宾馆、炕头餐厅,夏季旅游旺季时一天可同时容纳近百人就餐、住宿和游玩。让盛夏季节前来游玩的客人既能观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又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息,同时让尖山河所的职工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为更好的带动职工发展创业,他们结合翠峦区委提出的“要坚持工作重心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向园区集结”的精神要求,经过市场调研,开发了林蛙和林蛙油即食产品以及林蛙保健美容产品项目。目前,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均已完成,不久后,他们便会入驻伊春生态经开区发展,从而打造属于他们的“生态部落”。
在围绕三个基地大做文章的同时,尖山河经营所的班子成员还积极鼓励职工自主创业,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摒弃小富即安的保守封闭思想。为使职工后顾无忧,尖山河所实行了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即每名班子成员都要包保1至2名职工发展创业,帮助职工解决创业中的难题。
为了给职工提供技术扶持,尖山河所还请技术人员来林场讲课20余次,传授科学种植、养殖知识;请市林科院的专家进场入户,对群众进行种养业知识培训310余人次,使职工学到了一技之长。通过经营所的科学引导和职工群众的艰苦拼搏,使得尖山河所创业硕果累累。种植业仅黑木耳一项就由原来的40万袋增加到80万袋。
全所经济产值由原来的不足1000万增加到17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