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有生命力的节日,它的由来最远可以溯源到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期。无论是跨越古代文明长久的辉煌时期,还是面临近现代亡国的危机,直至今日重新踏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巨大社会变革,华夏子孙在春节里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传统习俗依然得以保留下来。除夕之夜,阖家欢聚,祈福期盼美好新生活的到来,始终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便是在山河破碎、浴血疆场的战争年代,人们也不会忽视这个节目,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七八十年前,看一看当年抛家舍业、爬冰卧雪战斗在小兴安岭深山里的抗联战士,是如何欢度春节的。
四块石位于现今南岔区与依兰县交界地带,海拔979.8米,是小兴安岭东南部最高山峰,它由四座凸起的巨大石砬子自然堆垒而成,故而得名“四块石”,又称“红石砬子”。山顶的陡峭石壁上有一天然门洞,宽6米、高3.5米,如月亮挂在山峰,被称为“月亮门”,站在门洞下,向北望是小兴安岭莽莽群山,南眺可见松花江两岸百里平川,这里山高林密,通行困难,十分隐蔽。四块石当年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和周边地方党组织秘密联络的地方,抗联在其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建立了一些密营,省委机关驻地隐藏在期间,领导着松花江两岸、小兴安岭密林的抗联部队和地方地下党英勇地与日寇作战。而抗联六军被服厂先是建在帽儿山附近(南岔林业局浩良河经营所翠岗工段西四公里),后来迁址到四块石山南的一条小溪旁。
1938年正值春节临近之际,被服厂粮食却吃光了。虽然抗联战士饭食断顿是经常现象,但这次被服厂里还有二十多名西征归来养病的伤员,同时药品也失去了供应,一时间陷入了困境。正在这时候地方上的工作人员赵老七(赵洪生)送来了一麻袋苞米查子和一些芸豆,前来慰问伤员的六军四师师长夏振华、留守团团长耿殿君也送来了一袋面粉、半袋冻山梨、几斤盐和黄豆。食物的到来让年轻的战士摆脱了饥饿折磨,又恢复了平日的朝气和活力,除夕当天大家一起打扫场院、准备饭食、策划欢庆活动,荒凉空荡的山野里洋溢着节日气氛。
晚饭后,举行了迎新晚会。晚会由被服厂厂长裴成春大姐主持,夏师长首先致词向大家拜年,恭贺新春。随后,被服厂的女战士和伤员们先后表演了节目。新来的女战士金伯文唱的是朝鲜歌曲《哪嘎扎哪嘎扎》(意为“前进吧,前进!”),坚定了战士们抗日的决心;重伤员金指导员腿脚不方便,就拄着拐杖高歌一曲朝鲜民歌,勾起了朝鲜族战士的思乡之情;五音不全的耿团长献唱《士兵原是工农》,粗声怪调,逗得大家乐不可支;能歌善舞,嗓音甜美的李敏,成为晚会的小歌星,引起大家的阵阵喝采。压轴节目是经过排练的女声小合唱《惠春曲》,由夏师长专门为伤员所创作,内容有说有唱,不禁让人想起亲人,怀念和平时光,痛恨日寇,义愤填膺。晚会一直进行到深夜,大家的欢声笑语,战士的豪情壮志久久地回荡在密林里。
被服厂生活少有这样欢畅、闲暇的时光,战士们在戎马倥偬之间,能够载歌载舞地欢度春节,着实难得,令人难忘,晚会饱含着她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正是这种向往激励鼓舞着她们毅然前行。和李敏、李桂兰、金伯文一样,东北有众多民众,在共产党的组织发动下,怀着对和平自由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与侵略者进行着百折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并夺取了最终的胜利。正如习总书记在“九三”阅兵式上所警示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山石巍巍,松木郁郁,四块石见证了历史。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