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法治 正文

别让8000万部手机成“毒弹”

http://yichun.dbw.cn   2015年11月17日 14:51:37

  废手机正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公害,发展与我国废手机市场相匹配的废手机回收利用产业链,已经是当务之急。

  手机已成为全球数量最多和更换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而我国是更换手机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料显示,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为8至12个月,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有近8000万部旧手机被淘汰。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旧手机,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如何高效治理和回收利用也成为一大难题。

  据了解,手机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6种有害物质,无论是焚烧,还是放在野外腐蚀风化,都会成为毒性污染源和癌症凶手,放纵废手机泛滥也是自杀行为。遗憾的是,我国废手机管理依旧处在放羊状态,废手机正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公害,发展与我国废手机市场相匹配的废手机回收利用产业链,已经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废手机回收产业体系。我国废手机产生量风起云涌,而回收废手机产业链体系却“波澜不惊”,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废手机回收利润微薄,二是循环利用产业链也没有全国大面积建立。这就造成废手机有产量没有市场的局面。对此,需要政府对废手机出手,建立回收利用循环产业链“救市”。

  其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废手机循环回收利用系统。在英国、日本、美国,用政府资金建立各种废手机回收、转化产业体系,再把处理成型的塑胶产品、金属产品低价上市,吸引社会资本、民间产业“联姻”,形成庞大的废手机回收市场。我们要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让上门回收民间废手机市场做大做强。

  第三,要通过立法对乱丢乱扔废手机进行惩处。乱扔废手机等于乱扔“炸弹”,刑责惩处很有必要。管理的意义远远大于惩处,其宣传意义、教育意义、指导意义、震慑意义巨大。

  电子产品空前繁荣,废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工程必须配套。只有建立配套的废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循环系统,电子产品生产、服务社会才能可持续下去。

作者:    来源: 人民法院报     编辑: 李春红
文化园区里
    墙上挂着刚穿好的红辣椒,地里还有一大片秋白菜,菜地后是几间茅草房……
记者眼中的记者们
    ——2015年首届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赛事剪影
“森林之城”户外青旅“高调”参赛
    迷你马拉松比赛报名刚开始时,40多人的森林之城户外青年旅舍早早的报上了“大名”。
热点推荐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