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今日爆评 正文

新华网评:应急预案为什么形同虚设?

http://yichun.dbw.cn   2015年11月10日 10:32:55

  马若虎

  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这是8日沈阳市的天气状况。如此重度雾霾污染,算得上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政府相关部门理应启动应急预案。

  但实际情况呢?一级预警发布数小时后,建筑工地却顶着停工禁令继续施工、环保局官网瘫痪近2小时……

  看来,应急预案成了摆设,污染有可能因此而加重,民众的健康将受到威胁。为什么会这样?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该对此负责?

  有人可能会认为,责任应归咎于施工单位等落实者身上。不过某工地的工人表示,他们并没有接到停工的通知。就连沈阳市环保投诉热线12369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他们只接到了上午启动重污染天气二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对何时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并不知情。

  既然不知道有指令任务,那么落实就无从谈起。根据沈阳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公安局、环保局、建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在沈阳市政府、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教育局等单位的官方网站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关于此次雾霾的预警信息。沈阳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官方微博“沈阳环保”及沈阳本地的电视台、报纸等发布了预警。相关微博被记者查实了,至于电视台和报纸,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应急预案形同虚设的根源,在于预警发布的不畅。正如一位市民所说:“我也没关注环保局的微博,怎么会知道启动了应急响应?哪怕给我们发一条提醒的短信也好。”

  民众没收到预警信息,难免被弄个措手不及。但倘若没有污染防护知识,即便收到了预警信息,也还是会招架不力。雾霾天学校是否停课?孩子可不可以不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这多少与平时的宣传工作有联系,实质上却取决于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环保部曾明确发文要求各地,当发布最高级别雾霾预警时,要采取一切强制性减排措施,包括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减缓空气污染。许多地方都制定了实施办法。措施不可谓不具体,要求不可谓不严厉,可结果呢?11月8日的沈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冬季是雾霾天气的多发期,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我们不能让应急预案形同虚设,更不能拿民众的健康当儿戏。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李春红
文化园区里
    墙上挂着刚穿好的红辣椒,地里还有一大片秋白菜,菜地后是几间茅草房……
记者眼中的记者们
    ——2015年首届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赛事剪影
“森林之城”户外青旅“高调”参赛
    迷你马拉松比赛报名刚开始时,40多人的森林之城户外青年旅舍早早的报上了“大名”。
热点推荐
低价旅游是贪心还是欺诈
    低价旅游,却透着许多不确定性,价格低到什么程度?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