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海涛声 > 散文欣赏 正文
聘礼与爱情
http://story.dbw.cn   2015年08月31日 09:58:13

  “爱情”一词应该是在五四运动前期传入中国的,拉丁文里叫“厄洛斯”(eros),但是“情”字是自古就有的。

  爱情是多么美妙的词呀!有人把“爱”理解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也有人把“爱情”定义为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飘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还有人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爱是生命的渴望,情是青春的畅想。爱情的意义在于:让智慧和勤劳酿造生活的芳香,用期待与持守演绎生命的乐章,用真诚和理解,还有包容和信任去谱写人生的信仰。

  爱情演绎着人生,人生步履着爱情的隧道......在当今社会爱情这块绿洲上,有的是春意盎然,景色宜人;有的是百草丛生,寂静荒凉……

  当今,在彩礼与爱情的辩证关系上,简单变得复杂化,虽然主流是好的、进步的,但是时髦的、逆向的东西往往风靡于世,“彩礼”成了男女双方不可逾越的话题。彩礼订婚之礼。一般要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俗称:聘礼)。亦指订婚时所备的财礼。

  沈从文《阿金》:“这婚事原是预备今晚上就定规的。抱兜里的钱票一束,就为的是预备下定钱作聘礼用的东西。”任德耀《马兰花》第一幕:“这真是咱们姑娘的聘礼。”中国古代《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即彩礼。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建国初期,国困民穷,结婚谈不上聘礼,一个小小发卡、镜子算是信物,有的甚至买几块钱的糖块,把行李一卷并就算完婚,大多数新婚夫妇是没有自己的房产;上世纪70年代始兴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中期,彩礼开始送现金,500——1000元人民币不等。进入了新世纪尤其近年,彩礼不断“水涨船高”,普通家庭进入50000元,生活较为富裕的早已突破10万元大关。15年来的聘礼数额,涨幅已经达到数十倍。有甚者,女方婚前,争房产、争彩礼为离婚作铺垫,此乃怪乎!

  人们对“爱情”开始产生怀疑。爱情是什么?世上可有真爱在?本来无价崇高的爱情,变成讨要的砝码。原本形影不离、成双入对的恋人,就因结婚彩礼达不到满意斩断情爱。女方父母不在乎女儿未婚同居,甚至未婚先孕,只要彩礼不足就甘当“王母娘娘”插簪划河……

  前几天,表哥找我商量事,表嫂告诉:“儿媳结婚两人在一起不到10天就走了,现在要离婚。”我问:“什么原因?”表嫂回答:“也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婚后,儿媳整天拉拉着脸子,不让儿子碰,强挺六七天,谎称家里有事便一走了之……”我知道:两个孩子结婚过彩礼15万元,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说真是不容易呀!

  还有一个朋友,家中的女儿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与同班同学建立了恋爱关系,开始同居生活,打胎2次,当女儿28岁到了谈婚论嫁时候,因男方父母离异家境清贫两人就此“拜拜”!

  爱情与金钱联结在一起,是铜臭玷污了爱情,还是爱情亵渎了金钱?我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不应用金钱来衡量的,彩礼多少能说明什么?是女性的身价吗?只不过是暂时的安逸而已,奉劝天下父母对儿女应以传承智慧与勤劳为美德,练就儿女勤俭持家的能力与本领,婚事节俭不攀比,移风易俗,让美妙的爱情绽放出圣洁花朵……

作者: 张鸿翔  来源: 林城晚报   编辑: 李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