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林海涛声 > 散文欣赏 正文
抗联路上的深情回忆
http://story.dbw.cn   2015年08月25日 10:58:01

  在小兴安岭天高气爽,硕果飘香,五花山绽放的1985年金秋,抗联老战士,曾任抗日联军第三军被服厂党支部书记和厂长的金伯文同志,携女儿张卓娅和两个外孙女,在抗联老战士张凤岐、高玉林以及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从北京一路风尘仆仆,来到革命老区朗乡林业局新东林场。

  在新东林场东北部那一片巍峨的峰岭上,茂密的森林中,寻找她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寻找她和李兆麟将军曾经举行婚礼的地方……

  来到李兆麟将军抗联密营遗址,金伯文老人慢慢蹲在地上,用手亲切地抚摸着那尚残留的半铺石头炕,禁不住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说:“当年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张兰生等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同志就住在这里,临时省委的第七次、第八次常委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然后,金伯文老人站了起来,环顾了一下四周,又随手指着北面那座高耸的石崖说:“那就是当年抗联战士站岗放哨的地方,这里易守难攻,视野开阔,白天一望好几里,两边沟塘都看得清清楚楚。”

  当提起她和李兆麟将军的婚礼时,金伯文老人记忆犹新,娓娓道来。她满含深情地说:“1937年7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这个密营开会,会议结束前,经临时省委研究,同意我和兆麟结婚。当年我19岁,兆麟同志已经27岁。会议结束的那天中午,赵尚志、冯仲云等省委领导就提出让我们下午举行婚礼。警卫战士从四面八方的山坡上采来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松枝,把木刻楞房内和前面的小院装饰一新,还用临时省委的一台留声机放起了欢快的歌曲。婚虽然结了,但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洞房,我只好和兆麟分别和战友们住在一起。几天过后,战友们觉得我和兆麟已经结为夫妻,就应该住到一起。于是,大家就在木刻楞房附近支起了一架小帐篷,让我们住在里面。哪曾想,当晚刚睡到半夜,外面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不一会,就把我们的小帐篷吹翻了,我们二人被浇的像落汤鸡似的,又跑进了大家住的木刻楞房子里。”讲到这里,金伯文老人和她的两个女儿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据金伯文老人回忆,他们新婚之后没几天,李兆麟将军就离开了新东林场这座密营,奔赴到抗日斗争新的战场。

  当金伯文老人一行来到新东林场的另一座山坳里,在遮天蔽日的茂密森林中,找到了当年抗联三军被服厂遗址。看到了遍生树木的抗联遗址,看到了那早已烂掉的木刻楞房子,看到了那尚未坍塌的锅台、火炕……金伯文老人思绪万千,心情激动。在她的讲述中,再现了当年那一幕幕惊涛骇浪,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

  1936年秋,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抗联三军被服厂从南岔的帽儿山转移到现朗乡林业局新东林场被服厂沟。

  被服厂一共有21名女战士,金伯文任党支部书记,陈静芝任厂长。刚转移到新址,她们就开始了艰苦的建厂工作。半个月后,木刻楞房盖好了,大家又起早贪黑,搭火炕、垒锅台、搭床铺、做工作台,样样干得有模有样。

  在潮湿的木刻楞房里,女战士们架起了仅有的几台缝纫机,为抗联将士们缝制军衣军帽,赶做棉被棉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们还要完成一些突击性任务。有一次,抗联战士们将缴获的一大批棉布和粮食隐藏在距被服厂30多里远的一片大森林里。上级命令,被服厂全体官兵必须在大雪封山之前将这批物资运到被服厂附近隐藏好。经过20多天的往返奔波,她们终于把所有物资都运到了目的地,光荣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金伯文老人回忆说:“为了躲避日寇的围剿,保护被服厂的安全,被服厂在新东期间先后几易其址。其中,在现新东林场张木营子附近的三军被服厂,一直坚持到1938年秋,才随中共北满临时省委西征转移到别处。”

  在革命老区朗乡林业局新东林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金伯文老人等一行还先后参观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张木营子遗址,参观了抗联第三军电讯学校遗址。

  忆往昔,岁月峥嵘。一路走来,在抗联老战士金伯文的脑海中,都是她和战友们的风雪征程,都是她和战友们与日寇殊死搏斗的壮烈场面,都是她永远无法抹去的永恒记忆。

作者: 陈济荣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