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伊春地域特色 打造生态友好型电子商务
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我市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三次创业既是一个发展契机,也是一个严峻挑战。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营销模式,生产商直接与市场对接,时空因素已经不再是影响产品销售、商务运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电子商务让任何地方、不同规模、各个层次的企业和个人直接进入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因而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虽然农林类电商的销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仅阿里平台涉农电商2014年交易额就达800亿元之多,但在全国涉农电商中,仅有1%盈利,99%都处于亏损状态。
电子商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网络的无序。首先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由于销量决定电商的排名,排名靠前才会有更多成交机会,因此在电子商务前期发展中,为追求销量,几乎所有电商都陷入价格战。存在着正品卖不过仿品,真货无利,假货横行的现象,最终电商、制造商甚至造假者都无利可图,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次是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电子商务的跨境、跨界,将像伊春这类经济欠发达区域与竞争激烈的市场直接对接,使地方小微企业直接与手段高超的市场高手过招,导致利润迅速被拉低,难以完成原始资本与市场经验的积累,地方特色被迅速复制,被同质化,丧失了特色优势,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中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电子商务平台将种类、品质、特色相近的商品放在同一平台上面向全国市场,在电商之间的有意打压下,不由自主陷入恶性竞争。同时,还存在外埠电子商务对本地经济的冲击,使我们对自己的电子商务处于失管状态。认真应对这些挑战,就要加快我们自身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总的指导原则,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电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打造我市生态友好型电子商务,提几点建议:
1、打造地标品牌,强化地标意识,搭建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遵循差异化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林农产品信息网、伊农网等现有基础和优势,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我市企业进入平台的产品实施统一管理,打造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以我市“中国林都,红松故乡”为龙头,全力打造红、蓝、黑三色经济的地标品牌,引导和强化地标意识。依据我市黑木耳种植、蓝莓栽培的历史与现有规模优势,从品牌意识与差异化定位的角度,塑造“伊春——东北黑木耳之乡”、“北国寒地黑土,伊春森林蓝莓”等地标性品牌,在全市广泛宣传,以家乡树立地标性意识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传播,使我市的特色优势不会被电子商务市场所复制和同质化,保持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优势地位。统一质量标准,认证使用地标品牌,建立合理的电商价格体系。应出台我市特色产品统一行业质量标准和质量分级,行业协会出据市场指导价格;根据统一的质量标准达标情况,授权企业使用统一地标品牌;根据不同质量级别,由相关行业协会经共议后出台指导价格,共同撑起科学的电子商务价格体系,打击恶意倾销。
2、完善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体系。重点扶持本地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工商户协调发展,构建地方经济防火墙,打造创业就业发动机。为避免垄断性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和团购APP为了自身的发展对伊春小微企业、工商户利润的反复压榨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建议政府重点扶持本地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有能力为伊春小微企业、工商户提供外来团购软件所能提供的同样服务,承担起地方经济“防火墙”的责任,进行合理引导消费,使本地小微企业、工商户能够保持合理利润,有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突出特色,使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伊春同城百店”等本地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经有能力提供同类大型电商和APP所能提供的功能,正在为伊春数百家小微企业、商铺提供免费电子商务服务,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急需政策、资金、技术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不仅能够做本地经济的电子商务“防火墙”,更能指导、扶持伊春小微企业、工商户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伊春本地电子商务航母,同时能够承担起宣传平台的任务。
3、科学规划,引导伊春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单纯的销售收入指标会使电子商务走上为冲量而不顾良性发展、不顾商铺生存状况,压价冲击销量而享受国家政策,或采取“刷单”等不法手段套取国家补贴,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走上初级电子商务发展的错误方向。因此,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构建健康的电子商务平台评估体系,引导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引导本地电子商务平台走上拉动地方经济,与本地小微企业、商铺协调发展,共同构建生态友好型电子商务平台的良性发展之路。(尹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