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进和推广速生竹柳栽培的建议
速生竹柳是杂交竹柳的变异品系,由其形态、密植性与竹子相似而得名。具有抗寒、抗病虫害、生长迅速、萌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材质好、可持续多年采伐利用等特点。
速生竹柳3年平均胸径可达到9公分,高度13米左右,单株平均产量5至7公斤。按单株产量6公斤计算,3年公顷可产速生竹柳300吨以上(含水率56%)。
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测定:速生竹柳原料中三大素含量与杨木相近,从化学组成方面看,速生竹柳适合做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据市林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对速生竹柳炭氮实验测定:含炭48.6%,含氮0.38%。目前,我市做木耳菌的锯末含炭49.18%,含氮0.1%,可正常代替木耳菌原料;辽宁省抚顺市石油化工研究院煤化工部对三年生竹柳进行热值测试,热值可达4000至4500大卡,完全可作为生物质电厂的优质燃料。
2013年,市烧柴改革办公室在伊春区建立了8亩速生竹柳原料林种苗实验基地,试种速生竹柳2.5万株。经过两年的越冬试验和引进地集贤红运经济林种植公司3年栽培实验,适合伊春种植。速生竹柳每3年可以轮伐,越伐根系越发达,产量也越高,且公顷产值远远超过粮食种植,耐寒速生竹柳完全适合伊春原料林种植推广。而全市森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食用菌、人造板及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原料缺口巨大。据测算,以全市黑木耳生产规模5亿袋计算,按万袋消耗原料7.5吨,年需消耗阔叶原料37.5万吨,随着三次创业及富民产业的发展,未来将达到年需阔叶原料50万吨;林场所百姓取暖做饭用柴消耗大约每年20至30万吨;人造板产业按设计产能52.3万吨计算,每年达产需原料78.5万吨(由于原料短缺,目前基本处于全面停产状态);伊春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规划为114兆瓦,按年发电6000小时计算,预计年需生物质原料80万吨,总计需要木材238万吨左右。虽然目前的中幼林抚育能够产生许多林下剩余物,但由于比较分散,捡集运输成本过高,实际能够利用的却比较有限。原料短缺已成为制约伊春林区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引进和推广适合寒带地区的速生竹柳,通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以较少的林地,可以获得补充生物质热电厂、人造板、纸浆和食用菌原料供应的最大效益,不仅可解决相关产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延长林业资源开发的产业链,有效地带动就业,促进林区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大力发展速生竹柳。
一、统筹规划,制定原料林种植相关鼓励政策。由市林业主管部门牵头,各林业局配合,结合各林业局实际,制定竹柳种植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在不违反国家森林经营管理大政策的前提下,出台扶持和鼓励投资者投资竹柳种植和轮伐的相关政策,做到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有序。
二、科学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能动作用。依托相关高校或林科院所,组建专家管理团队,对竹柳种植进行科学指导。逐级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修,聘请相关专家来伊讲学,现场参观交流指导,努力提高团队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一支重科学、懂技术、会管理、精营销的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队伍。
三、创新经营,采取多种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实行商业化经营,以疏林地和速生丰产林用地种植为主,辐射多种经营用地,立足属地化用工,依托公司和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林户的方式,统一栽培、统一林间管理、统一回收产品,为农林户吃上定心丸,并采取公顷产量和奖励挂钩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促进增产。
四、龙头带动,形成闭环产业链。充分发挥大户投资者的龙头带动作用,与生物质热电企业、人造板企业、造纸企业和食用菌企业签订种植订单协议,实行订单生产,建立起种植、管理和销售良性循环机制,坚定竹柳种植户的种植信心,为加工企业提供可靠充足的原料来源,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得利、生态受益的闭环产业链。
五、加大宣传,努力营造发展速生竹柳的氛围。大力宣传速生竹柳生产取得的成果,聘请种植户面对面给农林户算好速生竹柳生产的明细账,让更多的人了解竹柳、认识竹柳、重视竹柳,提高人们对种植竹柳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认识,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竹柳种植和管理的行动中来,促进速生竹柳产业快速发展。(民进伊春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