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经济 正文

林海深处的“狐狸经”

http://yichun.dbw.cn   2015年11月05日 08:29:18

 

 图为饲养员正给狐狸喂食。

 

  锥脸、媚眼,狡猾、善变。自古以来,关于狐狸的说法就和妖媚狡诈相关。在金山屯区大昆仑经营所养狐基地,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媚惑”之物。这里的狐狸不似文人笔下形容的狐媚妖艳,也不似小说中描写的阴险狡诈,它们只是笼中的毛皮动物,是给主人带来财富的宝贝。

  养殖狐狸,当然是卖狐狸皮了。狐狸皮的价钱要看狐狸大小,还要看狐狸的品种、毛发纯度、毛绒长度、密度等。这几年,大昆仑经营所职工靠养狐走上了一条致富路。经营所现养殖狐狸3000多只,有两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加上散户,一共有6户养狐户。这6户,个个精通“狐狸经”,都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江湖”。

  记者走进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基鑫特种养殖基地。饲养员孟凡珍正在给狐狸喂食,小家伙们一跃而上,不一会儿就将食槽舔了个干干净净。记者好奇的向孟大姐打听起了养狐狸的“秘笈”。孟大姐说:“狐狸的伙食比人吃得都好,主要是鱼和肉,煮烂了拌上饲料,一天三顿,只有吃得好了毛发才能漂亮。养狐狸不难,但确实是个辛苦活,不能怕脏怕累。我们这儿养了1500多只狐狸,要喂好它们,是个大工程。”每年的6月份是狐狸的产仔期,别看它们个头小,但肚子里装的崽子可不少。一只母狐一窝能产崽10只左右,但是幼崽的存活率常常只有一半。狐狸在怀孕的时候非常“矫情”,容易受到惊吓而流产。谁家要是结婚放个鞭炮或者雨天打几个大雷,都容易让它们流产。怀孕期间,母狐狸需要静养,还得吃点好吃的,除了食物要保持新鲜以外,鸡蛋、牛奶等蛋白质高的东西是它们的最爱。养殖户最怕的就是狐狸生皮肤病,发现不及时,相邻笼舍就会一片片的病倒,那损失可就大了。

  在大昆仑经营所,提起养狐大户李学峰,那是无人不知。记者一行来到老李家,院子大门刚一开,一群大狗小狗呼啦一下子冲上来。李学峰一边“掩护”记者一边解释:“养殖场人手不多,这些狗是狐狸的保镖,所以霸气十足。”这几天,李学峰正忙着给狐狸调笼,这样做是为了把大小相近的狐狸归置到一处,方便管理。宽敞整洁的院子里,装银狐、蓝狐的铁笼子一字排开,一只只欢实的狐狸在嬉戏、玩耍。在李学峰的精心饲养下,这些小家伙个个毛发光亮、目光炯炯,见到有人闯入,怕生的用警觉的眼神四处张望,不怕生的扒着铁丝笼来回窜动。记者对一只毛色雪白的母狐啧啧赞叹,李学峰笑着说:“很漂亮吧!这是种狐,但是不能卖,还要指望它配种呢。”

  今年已经是他养狐的第10个年头了,2005年,怀着发家致富的梦想,李学峰从外地引进20只种狐。初来乍到没经验,第一年下来基本没什么收益。经过一步步摸索学习,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到2010年,李学峰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有种狐100多只了。这几年,皮毛市场一直很景气,连续几年狐狸皮都卖上了好价钱。现在,他的养殖场已经有狐狸1000多只了,每年能卖800多张皮,多是河北、辽宁等地的客商上门收购。除去人工、饲料等成本,每张皮能盈利300多元,保守估计一年也有20多万的收入。养狐狸,一年一窝,基本都是6月产崽,12月份卖出。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宝贝,李学峰充满信心地说:“明年,我要继续扩大规模、丰富品种、提升技术,把养殖场搞得越来越红火”。  本报记者  崔蕊   庄严  见习记者  杨琳

作者:    来源: 林城晚报     编辑: 李春红
记者眼中的记者们
    ——2015年首届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赛事剪影
“森林之城”户外青旅“高调”参赛
    迷你马拉松比赛报名刚开始时,40多人的森林之城户外青年旅舍早早的报上了“大名”。
中央数字摄影频道展播我市摄影作品(一)
    9月14日至15日,中央数字摄影频道展播我市作者的风光作品。
热点推荐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