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精彩专题 > 抗联专题 > 抗联精神 正文

一位用31载岁月向抗联历史致敬的老人

http://yichun.dbw.cn   2015年08月29日 11:11:55

 

  1984年秋天,31岁的张宝庆自告奋勇前去看护位于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西岭林场西乌马岭锅盔顶山主峰北侧4.5公里处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北满省委旧址,这里曾是联络交通要塞,沉淀了一段光辉的历史。从此,他就山上山下、寒来暑往地跑,冬清雪、夏除草,平日擦拭纪念碑,维修台阶。至今,老人已在抗日旧址守护了31载,中共北满省委旧址,已成为他内心深处的红色情结。31年转瞬过,曾经的小伙变成了如今的老者!青春已逝。

  老人告诉我,这条山路崎岖陡峭,雨天泥泞,冬天路滑,滑倒是常事。初春料峭春寒,严冬大雪封山,夏日蚊虫叮咬,秋日渐生寒意,还要次次上下418级台阶,红色之旅十分不易。然而,31年默默守护,老人没有丝毫埋怨。如今,他已年迈,登418级台阶成了最大的困难,上山下山双腿酸痛,但他心中深藏的红色梦想仍难以割舍,老人依然在山间跋涉。

  多年来,张宝庆将这方红色圣地当成了自己的家园,认真看护。在管理抗日旧址的同时,他还当了31年的义务护林员,走到哪就将护林防火宣传到哪。

  采访结束后,在回程的车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从老人眼中,我看到的似乎是一种急切的渴望,渴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继承这段历史所留下的精神。老人步履蹒跚的走在山间的背影,在我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我的双眼渐渐湿润了。心疼这位老人,佩服这位老人、崇拜这位老人……(范凌志)

作者:    来源: 伊春新闻网     编辑: 李春红
伊春夜景
    

  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号称为“天然氧吧”。

热点推荐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