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科学家共商地质文化旅游发展大计
本报讯(记者 赵洪波 王晓微)8月18日,由中国古生物学会、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沈阳师范大学)及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联合主办,嘉荫县委县政府承办的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在嘉荫举行。
会上宣读了全国地层委员会发来的贺信。
来自美、英、德、法、俄、日等16个国家的180名专家学者齐聚嘉荫,进一步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及东北亚地区白垩纪生物群及恐龙灭绝的界线(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也称K-Pg界线)、宣传我国近年来在黑龙江嘉荫及其邻区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加强黑龙江嘉荫的化石保护和地质文化旅游开发工作。
大会主席、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监事长、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革主持会议。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詹仁斌,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陶庆法,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吴迪等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波出席会议并致辞。白波说,本次活动围绕“东北亚地区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与嘉荫化石保护”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对于提升恐龙文化品牌、彰显文化遗产、激发全域旅游,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各位专家学者和国家、省自然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嘉荫的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神州恐龙博物馆、中华恐龙塔等一系列项目顺利建成,进一步巩固了嘉荫——“中国第一龙乡”的地位。希望嘉荫县委、县政府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秉持“知行合一”的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付诸实践和行动,推动活动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嘉荫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第一龙乡”,具有“一早一晚”的特色:“一早”是这里的恐龙在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1902年在嘉荫就发现了以“满洲龙”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一晚”是这里的恐龙在我国灭绝最晚、在我国及东北亚地区的恐龙及地质演化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等项目支持下,近年来以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孙革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队在嘉荫发现了我国首个具有确凿证据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K-Pg界线)、嘉荫的K-Pg界线点已被国际上列入全世界105个K-Pg界线候选点之一,此项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距今6600万年前、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时期的地球生物演化、建立我国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标准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如何将嘉荫恐龙及K-Pg界线等科研成果转化为科学普及与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嘉荫地方经济发展,也将是本次国际会议研讨的一个重要主题。与会专家表示,嘉荫的恐龙及其相关地学研究成果在我国独特、具有高水平学术支撑,其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将为黑龙江省乃至国内外广大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特有的“文化大餐”和旅游享受;嘉荫的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厚,文化旅游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本次国际会议不仅是我国近年来国际地学学术交流的一次重要会议,更是黑龙江省首次开展有关地质文化旅游开发的一次国际盛会。
本次大会为期4天,将举行15个大会主题报告、10个大会报告,还邀请嘉荫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有关嘉荫化石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的专题报告。会议包括4个单元的学术研讨及1天的野外考察。来自国内外数十位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及众多的文化创意公司的代表等也专程赶来参加会议。
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严禁在互联网发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4583608537 举报邮箱:baitiebin@163.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黑B2-2008097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17号 | ||||
版权所有: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 伊春日报社主办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