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经济 正文

“貉王”发“豪”财

http://yichun.dbw.cn   2015年11月06日 10:43:27

  “俺家的貉子各顶各的活蹦乱跳,都是俺家的‘金元宝’,每年冬天天一落雪,就开始打貉子皮了。俺家的貉子皮,毛色纯正,毛针匀称,所有貉皮都能卖好价钱,再加上卖貉肉,仅养貉子一项,每年就赚上20多万元。”这是日前记者在南岔区松青经营所采访时,正在给貉子喂食的马伟才说的一番话。

  今年38岁的马伟才是松青所的一名职工。2006年春,颇有创业头脑的马伟才和弟弟马伟春在收看中央7台致富经的节目时,看到别人通过养驼鸟致了富,受到很大启发,想发展养殖业。于是,马伟才就找到所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所领导了解他的想法后给予了肯定及支持。在所里的帮助下,兄弟俩人申请到扶持自营经济贷款1万元。贷款下来后,在寻找发展项目时乌苏里貉进入了马伟才的视野。在买了书本认真学习后,他前往呼兰的一家养貉厂进行实地考察后引进了6只种貉,开始了他的养殖发展之路。

  当年,由于马伟才缺少技术和经验,养殖貉遇到了困难。他再次返回呼兰的养貉厂,开始了艰苦的学徒生活。在全面掌握了饲养乌苏里貉的技术后,马伟才又购买了8只种貉和6只种狐。到年底,就繁育出了仔貉12只,仔狐4只,收入5000多元。

  貉子是一种毛皮兽,皮张的大与小,毛绒的好与坏,跟饲养有密切的关系。马氏兄弟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配制出了独特的马氏饲料,这种饲料配制就地取材,既能保证貉的生长需要,也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使每只貉的饲养成本降低了20元,即使在毛皮价格走势的低谷期,也能有50多元的利润。

  2007年,貉皮、狐皮市场销售很红火,价格一路看涨,马伟才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可是,没有场地和缺少资金这两个大难题摆在了他面前。经营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木旋车间闲置的4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无偿借给他使用,并提供了1万块砖以及15立方米小杆建貉舍,又为他担保,向农村信用社申请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建起了养殖厂。

  2012年,松青所领导到马伟才家走访时,发现他家饲料在貉进食时拱撒一地,就建议他可以散养一些鸡和狗,马伟才兴奋地一拍手,随后买进120只鸡雏和40只鹅雏。现在,马伟才在主业养貉的同时,每年还出栏一批笨鸡和狗,这些会为他增加收入2万多元。

  如今,马伟才的养殖厂由最初的种貉14只、种狐6只,发展到现今种貉300只,其中白色种貉30多只,存栏貉1800多只;种狐70只,存栏狐200只,年收入20多万元。

  马伟才致富后,为了帮助愿意搞养殖项目的乡亲,在松青所举办了特色养殖培训班。在他的带动下,松青所现已有6户职工养了貉和狐狸,达到2800多只。邻里互相帮扶,互利共赢,抱团发展,让马伟才发“豪”财之路越走越宽……(记者 贾春华)

作者: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春红
记者眼中的记者们
    ——2015年首届伊春国际森林马拉松赛事剪影
“森林之城”户外青旅“高调”参赛
    迷你马拉松比赛报名刚开始时,40多人的森林之城户外青年旅舍早早的报上了“大名”。
中央数字摄影频道展播我市摄影作品(一)
    9月14日至15日,中央数字摄影频道展播我市作者的风光作品。
热点推荐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