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民生 正文

小心! 传销也搞上了“互联网+”

http://yichun.dbw.cn   2015年09月14日 15:09:34

小心! 传销也搞上了“互联网+”

在家就能创业,消费不用花钱,旅游可以免费,做微商挣大钱……如果看到这样的一些宣传口号,您可得当心了,这极有可能是最新的传销骗局。

当前,随着全国打击传销力度不断加大,传销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传统拉人头式传销不断进化,搞上“互联网+”,隐蔽性、欺骗性更强,发展速度更快,涉及范围更广,有蔓延之势。

新型网络传销花样不少

“一群自称唐江巴巴国际商城电子商务公司的人在永川、泸州等地进行宣传互动,要求购买21800元的产品,就可成为商城会员,会员发展更多会员,百万年薪不是梦……”

2014年年中,重庆市商委公开信箱收到了这样一封举报信,线索马上转到了重庆市工商局。

“其实,这就是新型网络传销的一种。目前,不法分子借助虚拟网络继续编造传销骗局,使传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发展速度更快,危害更大。” 重庆市工商局副局长徐军说。

新型网络传销花样不少。重庆市工商局披露了一批新的传销“马甲”。

一是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以“网购”等形式从事网络传销活动;二是宣传“免费获利”“消费多少返多少”等,也是传销;三是以“在家创业”“网络创业”等为诱饵,欺骗人们上当;四是以玩网络游戏、网上博彩为名的传销活动;五是打着“慈善救助”等幌子,欺骗群众参与传销;六是打着“微信营销”的旗号,诱骗“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从事网络传销;七是打着“旅游直销”“免费旅游”的旗号,从事网络传销。

骟术升级换代“好事儿”不可轻信

加入“中国农业服务平台”,通过购买垃圾处理器成为环保志愿者,不仅为低碳环保做贡献,每个月有高额补贴,算下来还能挣大钱。这样的好事儿,你信吗?

2014年,王某和胡某成立南通金宝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以发展“中国农业服务平台”项目为名从事传销活动。“通过‘中国农业服务平台’,当事人要求被发展人员以认购商品的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和发展其他人员的资格。志愿者交钱加入后,再发展他人加入,就可获得高额的补贴。其经营模式符合传销行为特征,构成传销行为。”徐军说。

“有些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等旗号,以‘连锁销售’‘资本运作’等为幌子,以考察、旅游、加盟等方式,从事传销。”徐军说,“这都是传统传销手段形式上的升级换代。”

怎么识别?怎么打击?

“识别传销,需要看三个特征。一是入门费,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二是拉人头,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给付报酬;三是团队计酬,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如果符合以上特征,就有可能涉嫌传销。”徐军介绍。

重庆市打击传销工作机制也在创新推进,打防并举、查堵结合,2006年以来,重庆市工商局联合公安机关捣毁传销窝点932个,查处传销行政案件149件,罚没金额9108万元。

“打击传销力度还要加大,特别是网络传销案件,要坚决防止传销蔓延。”徐军说,“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宣传举措,通过宣传发布、网络访谈、公益短信和公益广告等形式,揭露新型传销的真面目。”

作者: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 李春红
师法自然皆意境
    欣赏丁炳恒的山水画作,仿佛置身于深山老峪中的一种意境。
热点推荐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