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观点
击退“地下黑广播”需监管合力
8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无线电监测站通过实时监控发现了两个播放性保健药品广告及淫秽内容的“黑广播”窝点。“地下黑广播”,播放内容不仅低俗,语言更是淫秽不堪。
通过播放低俗内容提高收听率,拉拢药品广告,从中牟利,成为“地下黑广播”的一贯做法。对于私人设办广播电台的行为,我国早在1997年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就从严禁止,同时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刑法对相关行为也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违法成本低等种种原因,监管收效甚微。
虽然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对擅自设台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但广电部门没有强制搜查权,只能拆除室外设施而无法将所有设备查缴。根据相关规定,无线电管理部门负责没收设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负责对其播出的内容进行检查,工商局负责对其广告进行检查,而拘捕责任人需要公安部门执行。最后,往往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但实际上却难以形成合力,难以查到违法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以及非法提供设备的厂家。因此,这就需要有监管职责的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强攻合力,以避免体制性的执法乏力。
与“地下黑广播”难取缔并存的另一个事实是,“地下黑广播”盛行之处多是偏僻之地,非法“地下黑广播”的存在,恰好满足了当地农民的收听需求。当地政府部门如能尽快在这些偏远农村普及有线广播、电视,非法“地下黑广播”自然也就失去生存空间。——禄永峰
短评
依法治理土壤污染时不我待
据报道,我国“土十条”即《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出台。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先后发布“气十条”“水十条”,随着“土十条”蓄势待发,标志着我国三大污染,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有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防治规划。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存在四大软肋,一是相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人们对土壤污染及防治比较陌生。二是对土壤污染的调查不够细致,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就是说有近1/6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专家认为这是一个粗线条的“家底”。三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属“复合型”、叠加型污染,治理难度甚过水污染、大气污染。四是土壤污染防治存在法律缺位。我国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唯独土壤环境保护缺乏专门法律,此乃保护不力的原因之一。
据悉,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仍在持续加重,“依法治土”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这需要三管齐下。
首先,要尽快制订、颁布、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或土壤环境保护法,将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彻底摸清全国土壤污染家底,全面会诊土壤污染的现状,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尽快实施土壤治理修复,遏制污染增量,逐步减少污染存量。第三,要科学治污,防治结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需要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消除污染源,斩断污染链,让土壤毒素逐渐降解;同时要结合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一同治理。但重点在预防,譬如治理农田污染,就必须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力建设生态农业,降低或杜绝农田污染导致粮食污染,继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