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精彩专题 > 舞动广场 正文

用生命起舞与病魔抗争

http://yichun.dbw.cn   2015年07月08日 08:45:15

 

  关心明建英的“舞友”聚到她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关怀。

 

  人生漫长而又短暂,面对几乎无法击败的病魔,有的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积极面对。

  9年间,癌细胞一刻不停地折磨着她的身心,病痛给她留下的是深陷的眼窝和满身伤痕;9年里,她顽强抗争,始终没有放弃,对生命和梦想的渴望给她带来的,是从容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积极。

  她叫明建英,今年64岁,她是一位原发癌(肺腺癌)与转移癌(骨癌)多发患者,是汤旺河区的健身操“达人”,也是当地花海石林健身操团队的创始人。

  命途多舛   顽强抗争

  20多年前,明建英独自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抚养求学路上的儿子,照顾年迈体弱的父亲。生活虽然窘迫,但在亲戚朋友眼中,明建英是一个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的人。

  2006年春,一次检查中,明建英被医院确诊为“肺腺癌中晚期”。诊断书如晴空霹雳般落在了她的身上,东拼西凑了手术费用,她躺上了冰冷的手术台。手术过后,她经过短暂的休养就出院了。为了家庭,为了偿还手术欠下的债务,明建英打起了零工。虽然病痛一直折磨着她,但她仍然坚持着,有时疼痛难忍,她就使劲儿用胳膊夹住疼痛处,继续操劳,继续工作。3年之后的一天,明建英的病情再次复发,医院告知必须马上手术,母子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相视无语。为了给母亲治病,儿子瞒着她卖掉了家里仅有的房子。当她再次从ICU病房醒来,被医生告知,手术很成功,但必须坚持放化疗。由于无法承担放化疗高昂的费用,明建英选择了中药调理的治疗方法。随着药物的调理,明建英感觉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便瞒着亲戚和儿子再一次踏上了打工的道路,她的主治医生在得知明建英两次术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后,称她为“抗病铁人”。

  病情的逐渐好转,让明建英逐渐忘却了痛苦。她61岁那年,在同学的鼓励下接触到了健身操这项运动,感受到运动带给自己的身心愉悦,明建英的梦想被逐渐点燃。

  舞动生命   大爱筑梦

  运动给明建英带来了快乐,明建英做的却是将快乐传遍家乡。2012年4月,明建英在当地区委区政府和同学朋友的帮助下,组建了花海石林健身操团队,团队从起初的十几人发展至今已达五百余人。几年来,在明建英的组织下,不论风霜雨雪,石林边的这支团队俨然成了一片快乐的花的海洋。

  虽然自己身患重病,但明建英却不忘关爱别人。当明建英听说家乡里一些老年人每日孤守家中,郁郁寡欢,她主动带领队员给他们送去关怀和呵护,找老人们谈谈心,拉老人们出门走走。受过她帮助的很多人都在她的鼓励下重拾乐观。在明建英鼓励下开朗起来的曲阿姨对记者说:“要是没有老明,我或许已经得了自闭症,是老明细心的劝导和帮助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快乐。”明建英的团队中有几位特殊的队员,他们由于身体有残疾跟不上节奏,每次到广场总是站在队伍边缘。明建英发现了队伍中这些特殊的队员,主动找到他们,手把手地细心教导,还把他们介绍给其他队友,渐渐地,这些特殊队员变得开朗起来,也在运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在给予他人爱的同时,明建英也得到了身边人的关怀和照顾。明建英十分节俭,为了不给孩子继续增加负担,她每日只以馒头咸菜度日。当她的队友们得知情况后,就自发帮她做菜,给她送饭。每次明建英需要筹集治疗费用时,队友们也都伸出援手帮她筹钱。明建英告诉记者,帮助她的很多队员其实家中并不富裕,甚至很多人也身患重病。感受着身边汇集的源源不断的爱,明建英说:“病痛对我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因为有了他们,我感觉我已经被爱包围……”

  明建英的团队逐渐得到家乡人的认可,可就在她越来越接近梦想的时候,病魔再一次凶猛来袭。当时正值队伍成立两年半,明建英却又一次上了手术台。花海石林的队员们得知情况后,自发组织捐款一万多元,并在手术当天将钱送到了医院。手术后,队员们又帮助照顾明建英,给她送饭,轮流陪护。明建英说:“大家给我的,我可能无以为报,但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会将我的全部热情洒在这片生养我的土地,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不会放弃我对广场健身操的梦想。”

  现在,明建英已经不能经常与队员们一起跳舞了,但只要身体允许,她都会来到广场,在场边给队员们提点建议,做点指导,捡一捡场边的垃圾。只要团队有重大活动时,她都会打好止痛针,带上大把的止疼药到现场为队友们加油鼓劲儿。

  激情的音乐再一次响起,汤旺河区的休闲广场变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明建英也如这花海中最美丽的一朵,伴着渴望翩翩起舞,伴着梦想娇艳绽放。 (记者刘通  董伟志)

作者:    来源: 林城晚报     编辑: 李春红
热点推荐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