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要闻 正文

孙士杰:鹿鸣塔上的“火眼金睛”

http://yichun.dbw.cn   2015年05月14日 08:19:56

  范皓月本报记者杨秀梅

  在带岭林业局森林防火第一线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工作在北列林场鹿鸣望塔上,观测森林防火情况,远离城区,吃住在大山里,用他的“火眼金睛”为带岭局实现62年无森林火灾默默地作出贡献,他叫孙士杰。

  鹿鸣望塔位于带岭林业局北列林场施业区内,距带岭林业局30多公里,记者去鹿鸣塔采访孙士杰,要有40分钟的车程,下车后再步行2个小时的山路,方可到达他的工作岗位。暮春时节,山上的积雪刚刚消融,山路泥泞湿滑,每走一步脚下都打滑。山路越走越高,我们的脚步越来越沉,每迈一步都非常吃力。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讲述,他上塔一个班需要一个星期,吃住都在山上。这个塔条件很艰苦,塔房附近没有可用水源,只有一个小水塘,他就饮用小水塘里的低质水,赶上节气拖后时,水塘没解冻,还要融化积雪饮用。背着二三十斤的给养步行2个小时的山路是常事。

  每到防火期,为全面掌握森林区的情况,他走遍周边多座大山,访遍望塔周围地带,监护区内的山头地形、交通道路、扑救劳力等具体分布情况,每座山头的地名,他都了如指掌。山坡上的小台阶,山梁上的小路都是他们望员多年来用脚踩出来、用铁锹斧子砍出来的,要赶上雨天,上山下山就更困难了。即便如此,他已习惯了与林子为伴,且听松涛声,寂寞了就对大山喊几声。16年来,他一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经过近2个小时的攀爬,记者终于登上了山顶,来到了望塔脚下。30米多高的望塔矗立在眼前,经过休整,记者跟随孙士杰登上了塔顶。高倍望远镜、罗盘、GPS、对讲机等设备一应俱全,52岁的孙士杰样样精通,他熟练地在操作台上望,为我们指点鹿鸣望塔观察的范围。这个望塔的塔顶海拔600多米,望视野开阔。高火险期为更好地观测森林防火情况,他坚持早上塔,晚下塔的原则,每隔一小时即向指挥部报告一次望情况,多次火警都是因为他报告及时,才避免了火灾。

  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望区附近突发火情,他打着手电筒在塔上望,为指挥部准确地提供火情位置,仅用25分钟就将山火扑灭,控制了火情蔓延。望塔上环境恶劣,春风大,眼泪经常被风吹出来,手和脸都被风吹的满是口子,即便是生病,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

  有一次,孙士杰在当班期间患了感冒,领导和同事都考虑让他下塔休息,可他依然坚持工作一直到换防,下塔后输液一个星期病情才得到好转。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着并快乐着。

  经过一天的采访,记者切实感受到了望员工作的艰辛。在带岭林业局共有望塔4座,望员16名,他们生活艰苦、工资微薄,作为“大山之眼”,他们甘愿忍受孤独寂寞,坚守在护林防火第一线,守护着这片祖母绿。

作者:    来源: 伊春日报     编辑: 李雪萍
热点推荐
打破职务消费的“筐”
    职务消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搞个学历……
民生调查:“临时工”究竟是什么工?
    “临时工”,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