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伊春军分区捐资助学创和谐   2008-12-26
*于能凤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2008-12-26
*25日起,6229/30对开普客停运   2008-12-25
*劳动者维权意识渐增   2008-12-25
*伊春人防地下商场重新开业   2008-12-25
*村嫂做拖鞋赚钱   2008-12-25
*《林都伊春》旅游风光艺术片拍摄“瞄”准冬泳基地   2008-12-25
*鞭炮、年货大集25日开集   2008-12-25
*《难忘的岁月》在市中心区上演    2008-12-24
*市总工会领导慰问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   2008-12-24
*我市农民工京城受奖   2008-12-24
*首家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投入使用   2008-12-24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提高   2008-12-24
*红星发生一起固定电话诈骗案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 爱心接力让患儿生命又见春天    2008-12-24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市卫生部门联合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2008-12-24
*游子思源回报乡邻安居乐业   2008-12-24
*仨居民民宅吸毒   2008-12-24
*救助流浪女   2008-12-24
*圣诞经济红火了   2008-12-24
*我市两级法院20天清理积案414件   2008-12-24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古遗址见证伊春发展史
http://yichun.dbw.cn   2008-07-09 10:55:47

  东北网伊春7月9日电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崔蕊/文

  美丽的伊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野生动植物和旅游资源,上溯伊春历史,五千年前在美丽富饶的黑龙江畔嘉荫境内就有人类的繁衍。新石器时期,生活在汤旺河流域的祖先们,除渔猎生产外,已经开始了种植业的生产。回顾伊春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历年来出土的古代遗址、遗迹、文物、化石见证了伊春的发展,它们的出土,是探寻伊春古老、文明最好的证明。探寻我市境内人类足迹

  公元前30世纪,在黑龙江右岸(今嘉荫县境内)生活着一支以渔猎为生的先民,这是伊春早期有人类生活足迹的记载,后来,在金山屯区北山、汤旺河右岸发现一处较典型的新石器晚期遗址,根据对遗址的挖掘推测,当时除渔猎生活外已有了农业生产。公元41年(东汉建武十七年),伊春区北大桥遗址出土的7枚五铢钱、马铵、铜佩饰和木炭等,表明在铁器时代已有先民在小兴安岭腹地生息。公元1170年(金世宗大定十年,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嘉荫县出土的“恤品河窝母艾谋克印”,相当于今天乡一级政权的官印,印背面年款为大定十年制。在带岭区大青川出土的铁叉、铁镐、车辕、铁斧、刮刀、铁锹等,表明金代女真人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在伊春境内已有相当发展。

  在嘉荫县常胜乡桦树林子屯内,有一处“桦树林子”遗址,遗址大部分是住宅,一小部分是园田地。1983年5月,市文物普查队在该处调查时,曾在园田耕土中多处见到火烧土和有烟火痕迹的锅灶石块。采集到的陶片多是手工制陶片,火候不高、器壁较厚,因此,初步认定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居住址。在西林区白林镇南端,有一处小孤山遗址。1982年6月,市文物普查队调查时,在该遗址地表采集到两类陶片。一类是手制夹砂红衣陶、另一类是敛口平腹瓮器。从陶系看小孤山遗址应是青铜时代人类的居住址。

  1958年,绥佳铁路修复线时,在带岭实验局大青川经营所,筑路工人在大青川火车站附近发现一处窖藏文物,省博物馆专家得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在距地表约6米深的窖坑中出土32件文物。其中,有宋代四系瓶、铁刮刀、铁铡刀、铁凿、铁锯条、鱼叉、铁镐、熨斗、铁剪等器具、渔具和日常用具。根据出土文物的特点,专家鉴定,大青川遗址应是金代中兴时期的居住址,当时的人们既发展农业耕种,也从事渔猎。

  在金山屯区横山屯北山,有一处古墓群,称为横山古墓群遗址。该遗址是一片依山向阳的马蹄形谷地。1965年,大丰林业局营林点开荒,曾出土数支铁矛和数枚铜钱,并发现石桌、石鼓等。1966年秋,省博物馆派专家来试掘1座古墓,中途因“文化大革命”而搁置。1976年,省考古队又来发掘了6座古墓,出土文物有玉石鸟、陶片、铜镜、青、红长方砖、兽印砖、布帛等。1978年,伊春建文管站后,即派人对古墓群进行调查。从横山屯南北大车道往西到公路西200米,北山顶到坡下南北500米之间,发现古墓葬46座。从出土文物和墓室特点来看,该墓群是金代女真墓葬。抗日联军遗址

  小兴安岭不仅有着早期人类活动的踪迹,也是抗日联军活动的重要地点。位于大丰河上游的老白山,海拔1039米,在金山屯区白山林场辖境内,林木茂密,山势雄峻。曾是抗联六军后方根据地,六军的军部设在这里。1980年,抗联老战士回访伊春时,陈雷、张祥、王明贵、刘铁石等老同志到故地查勘认定,找到了原抗联六军军部遗址。1982年,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又对该遗址重新作了调查。该遗址位于白山林场东南2.1公里,座落于151林班向阳坡上,木克楞的残墙和石砌炉灶仍清晰可见。在遗址中找到了1只残破的双耳铁锅和方水桶,铁盆、瓷碗片等遗物。该遗址东南方向约80米处的1棵红松树干上刻有“抗日”二字,字体已随着树木的生长而变形。相距该树2米处的1棵白杨树干上刻有“抗战八年”4个字。龙骨山遗址

  在嘉荫县境内,不仅人类活动得比较早,这里也是恐龙的故乡。位于嘉荫县境内的黑龙江右岸,东起永安屯东山,西对鱼亮子之间。在长约20公里的江岸往里延伸300米左右的范围内,均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1977--1978年,省博物馆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化石标本1400余件,重9吨。1980年1月,嘉荫县政府将该处恐龙化石产地命名为“龙骨山遗址”。1981年1月27日,经省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发掘的两个地点分别为1号遗址和2号遗址。

  1980年,省博物馆将发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两具平头鸭嘴龙骨架,一具高4.81米,长9.32米,陈列在省博物馆。另一具高6.48米,长11.24米,从1981年8月1日起,先后在沈阳、石家庄、郑州、桂林、深圳等地巡回展出。嘉荫县境内的黑龙江右岸还有一处恐龙化石丰富的地带,是在小滚子沟口以东至617号航标之间的断崖处。该处龙化石埋藏地为我国渔民在本世纪初首先发现。1915--1917年,当时的俄国政府曾派人连续进行3次发掘。他们选择其中一些较好的化石,装成一具高4.50米,长约8米的恐龙骨架。目前,这具恐龙骨架仍陈列在彼得堡(今列宁格勒)地质博物馆,这就是著名的“阿穆尔满洲龙”。“阿穆尔满洲龙”是俄国人为恐龙定的名,意思是在黑龙江边出土的中国东北恐龙(一般书刊简称为“满洲龙”)。

  嘉荫县龙骨山出土的恐龙化石,经国家地质部地质博物馆的专家鉴定,确认其为白垩纪晚期平头鸭嘴龙,距今约1亿年至7千万年。那时黑龙江流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湖沼纵横,植物茂盛,适于恐龙的生存和繁殖。据省博物馆发掘队认定,该化石产地曾是恐龙群体集生地,从获得的化石标本看,可知这里至少存在着鸭嘴龙、霸王龙、似鸟龙等。

  据了解,历年来,我市境内共发现古生物化石遗址5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0处,青铜器时期遗址14处,铁器时期遗址15处,辽金时期遗址26处,元、明、清时期遗址2处,抗联遗址17处,其他遗址31处。共采集、征集文物196件(组、套)。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