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快递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法制新闻      科技新闻    图片新闻    伊春论坛    伊春风光
*伊春军分区捐资助学创和谐   2008-12-26
*于能凤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2008-12-26
*25日起,6229/30对开普客停运   2008-12-25
*劳动者维权意识渐增   2008-12-25
*伊春人防地下商场重新开业   2008-12-25
*村嫂做拖鞋赚钱   2008-12-25
*《林都伊春》旅游风光艺术片拍摄“瞄”准冬泳基地   2008-12-25
*鞭炮、年货大集25日开集   2008-12-25
*《难忘的岁月》在市中心区上演    2008-12-24
*市总工会领导慰问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   2008-12-24
*我市农民工京城受奖   2008-12-24
*首家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投入使用   2008-12-24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提高   2008-12-24
*红星发生一起固定电话诈骗案   2008-12-24
*餐桌上的变化   2008-12-24
*林业老工人抚今追昔    2008-12-24
*独生子女如何当好爸妈    2008-12-24
* 爱心接力让患儿生命又见春天    2008-12-24
*我家出了8个大学生   2008-12-24
*市卫生部门联合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2008-12-24
*游子思源回报乡邻安居乐业   2008-12-24
*仨居民民宅吸毒   2008-12-24
*救助流浪女   2008-12-24
*圣诞经济红火了   2008-12-24
*我市两级法院20天清理积案414件   2008-12-24
您当前的位置 :伊春新闻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为英雄守墓
http://yichun.dbw.cn   2008-06-27 10:01:56

  东北网伊春6月27日电

  林城晚报提供 记者王树国王乐/文

  “浩瀚林海出英雄,他的业绩人称颂。八十老翁心不老,群山绿荫夕阳红……”在老英雄马永顺的墓旁,一位花甲老人哼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林业英雄马永顺》,清理着墓旁新生出的杂草。从2003年至今,老人就一直这样默默地守卫着英雄的坟墓,被人们称为“马永顺的守墓人”。

  这位已经61岁的老人叫张道廷,是铁力林业局退休干部。原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的他从15岁来到铁力林业局扎根,深深地融进了这片黑土地,带着对老英雄马永顺的深深敬仰,老人在退休后把家重新搬回了马永顺林场,日夜守候着英雄,把英雄的事迹四处传唱。

  初识英雄

  童年时,张道廷就跟随家人闯关东。1961年,刚刚来到铁力林业局建设营林所的他只有15岁,在饲养场当饲养员,喂过猪,放过牛羊。当时,马永顺因为发明了先进的安全作业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屡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已经是铁力林业局响当当的人物。年幼的张道廷虽然还不是很了解这些,但是,马永顺的名字已经和书本里学到的黄继光、董存瑞一样,作为英雄的代名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在4年光辉的军旅岁月中,每逢和战友们聊起家乡,他都会骄傲地说,大庆有个王铁人,我们铁力有个马永顺!转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重新回到了铁力林业局,希望能像心目中的英雄马永顺那样,成为一名大森林的儿子。

  退伍之后,张道廷被分配到马永顺曾经工作过的红旗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当时,马永顺经常到各个林场介绍经验,并亲自指导工人们如何运用先进的作业法。在马永顺到红旗林场“传帮带”时,张道廷终于亲眼见到了心目中的英雄。当时大家都集中在一个工棚子里,一名同事告诉张道廷,那个瘦瘦的人就是马永顺!张道廷瞪大了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着马永顺,认认真真地记下了马永顺的话语。从此,每当在山上干活时,张道廷都默念着马永顺传授的作业法,不敢有一丝马虎。

  感受英雄

  当时各地的采伐任务都很重,红旗林场每年的采伐量都在七八十万立方米,马永顺经常与大家一起上山作业,现场研究先进的作业方法。每当马永顺来到工人中,张道廷都感觉浑身有用不完的劲。1970年,马永顺做忆苦思甜报告,给张道廷又一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永顺手里挥舞的那面绿色军毯、讲述的在日本侵略者“绿色地狱”中的苦难,深深地打动了张道廷,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林区、报效林区的念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张道廷被调任二股经营所(即现在的马永顺林场)副主任,主抓生产。当时,年过花甲的马永顺已经退休,但是,在春季造林、秋季育苗的忙碌时节,老人天天和上班的人们一样,早早地就赶到山上或者苗圃,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并且提出了“还债”,率领家人自费造林。张道廷再一次被深深感动了,老英雄的情怀令他看到了大森林的纯朴、黑土地的执著,每一次老人来场里参加劳动,他都亲自陪在身边,感受着英雄的精神。在一次造林中,老人望着满眼的新绿深情地说:这里的山山水水哪都好,我要是死了,就把我埋在这儿的树林里,我活着是大山的主人,死了也要守候这片大森林!

  1987年,张道廷调任西北河林场场长,仍然惦记着老英雄。他带领林场的孩子们做了许多鸟笼子,请来马永顺,给孩子们讲爱鸟的故事,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大森林安放鸟笼子。晚上,就和老人睡在一个铺上,和老人一同回忆伐木时的往事。老英雄和张道廷的父亲同岁,但是老人高兴地把张道廷称作“小老弟”,并说:肩膀头齐论兄弟,再说,我们都是伐木工出身,没那么多讲究!马永顺80大寿时,张道廷被老人邀请坐在他的身边,张道廷满怀敬意地向老人敬酒,希望老人能够健康长寿,和他亲手栽下的树木一样长青!

  守卫英雄

  在张道廷的心中,英雄从来没有离去。张道廷永远记着老英雄的那句话:“我活着是大山的主人,死了也要守候这片大森林!”他也要守候大森林,守候永远的英雄。尽管工作调动了许多地方,但是他的户口始终留在马永顺林场,他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回到那里陪伴心中的英雄。

  2003年1月,张道廷退居二线,第一件事就是向局党委提出申请:要求调到马永顺林场任调研员。至此,他又回到了阔别16年的马永顺林场。回到林场后,张道廷立即去了马永顺墓,在英雄墓前,他轻声说:老哥哥,我回来了,我要和你一样,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竭尽所能建设我们的家乡!

  张道廷经过思索,决定发挥自己的爱好,为建设家乡发挥余热。他爱好文学,喜欢创作歌词,是伊春市文联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他决定创作一些歌唱家乡、歌唱英雄马永顺的歌曲,让更多的人了解铁力、了解林区人的情怀。于是,每天除了要到马永顺墓前清理一下杂草,余下的时间张道廷就开始伏案创作。他创作了一首《林业英雄马永顺》歌词,由铁力林业局的吴长顺谱曲,发表在2004年第四期中国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上。

  “浩瀚林海出英雄/他的业绩人称颂。保护生态绿山川/祖国建设立大功。人生难得了不起/植树赢得人人敬。京城数登观礼台/伟人接见获殊荣。一生写下春常在/大山万木郁葱葱。兴安披绿添锦绣/年年青山景不同。八十老翁心不老/群山绿荫夕阳红。汗水浇灌千秋业/造福人类建奇功。”

  这首讴歌了老英雄一生的歌曲迅速在林场传唱,并成为马永顺小学孩子们最常唱的一首歌。不久,张道廷又创作了一首《英雄精神在发扬》,“英雄的故乡、新型的林场/英雄的精神在发扬。职工队伍过得硬/大山披绿换新装。还是采育双包好/祖国建设献栋梁。封山育林/再铸辉煌。伟人教导/牢记心上。再造秀美山川/是我们林区人的愿望。高高的兴安、绿色的海洋/景色迷人北国风光。依水漂流千舟过/南山滑雪圆梦想。生态旅游谱新曲/迎来游客四面八方。透龙山景/奇观名扬。英雄长眠/千古流芳。为林区美好的未来/努力奋进斗志昂扬。美丽的群山、美好的地方/依吉密河水欢快流淌。街道整齐树成行/勤劳致富奔小康。旅游开发结硕果/道路越走越宽广。管护经营/经济增长。再绘蓝图/前程无量。为建设和谐的家园/铺锦绣欢歌永唱。”歌曲将英雄的事迹和林区的变化、林区职工昂扬的精神面貌、林场开发旅游业的前景融在一起,经伊春著名作曲家王光兴谱曲后,被确定为马永顺林场的场歌,并被收进《林都放歌》,在伊春市首届“山红杯”新歌评选中获得三等奖,现已制出光盘,在马永顺林场的学校、机关和广大职工中传唱。

张道廷不仅仅创作歌曲,还把更多的热情投入了发展英雄故乡的旅游产业中。每一次带领游人观光,张道廷都要把他们带到马永顺墓前,给他们讲老英雄马永顺的光荣事迹,并且高歌自己创作的歌曲《林业英雄马永顺》。旅游旺季的时候,张道廷每天要带领客人往返马永顺墓和林场内各景点四五次,游客爬山,他也得跟着爬山。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人,这可是个不小的劳动量,回到家,他经常累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可是,只要想到心中的英雄,只要想起当年马永顺对他说过的话,他就忘记了苦累。他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一直为英雄守墓,为英雄、为英雄的故乡歌唱!

  上图为张道廷老人在擦墓碑。

来源: 林城晚报     作者:     编辑: 任桂莲
相关文章